1. 简单百科
  2. 余庆县

余庆县

余庆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遵义市市下辖县,位于黔中腹地,遵义东南端,地处遵义、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县接壤,南接黄平县,东南连施秉县,西南临瓮安县西北湄潭县县,东北与凤冈县毗邻。截至2023年12月县域面积1622平方千米,辖8镇1乡1街道,县人民政府驻余庆县白泥镇府西路48号。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34万人。

余庆县境中部由大乌江镇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河谷深切、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形成了堆积、侵蚀、剥蚀、溶蚀构造等多种类型地貌。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县境在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辖地,秦汉为秦、汉巴郡辖地。明万历29年(1601年),白泥、余庆合置余庆县,隶贵州平越军民府。清康熙27年(1688年),省裁兴隆军田附近划归余庆,名新归里,县域面积增至850平方千米。1949年11月12日,余庆县解放后,隶镇远专区,1956年改隶遵义市地区。

余庆县经济以第一、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以产业、牛产业、辣椒产业为特色产业,第二产业以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新型烟花为“一绿两新”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是典型的西部山区农业县。余庆县是贵州省省生态农业示范县,被称为“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是贵州优质烤烟、商品粮油、生猪生产基地和果蔬、中药材重要产区。余庆县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98141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1:23.0:45.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43940元。余庆县县乡公路交织成网,已从交通死角变成交通枢纽,500吨级船舶通过乌江黄金水道北入长江、连接长三角、直达上海市;余凯高速、江安高速、道瓮高速、余遵高速贯穿全境。

余庆县地处贵州省东线绿色旅游经济圈和贵州西线红色旅游经济圈中心地带和结合部,拥有余庆龙灯、花灯戏、矮人舞等八大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山摩崖、龙场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等三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3年8月,余庆县主要有飞龙寨国家4A级景区、省级大乌江镇风景名胜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乌江回龙渡战斗遗址等。

名称由来

余庆之名最早始于唐干符三年(876年)设置的余庆(今敖道溪)校尉。后改名为余庆长官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余庆、白泥长官司合并置县,以余庆长官司之名为县名。余庆作为地名的具体含义,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相传赵顼特旨定“余庆”意为“吉祥有余”;一说“余庆”之名源于《周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余庆属巴国辖地。秦汉,为秦、汉巴郡涪陵县辖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蜀汉涪陵属国万宁县、曹魏涪陵属国万宁县、西晋涪陵郡万宁县、成汉国涪陵郡万宁县。司马邺建兴元年,属牂柯郡万寿县辖地。

隋唐至宋元时期

余庆唐武德3年属州辖地。唐干符3年(876年),置白泥、余庆(今敖溪)两地校尉,称土官司,属牂柯县辖。

宋代,为了对播州区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政策(以夷制夷,承认当地土著头目,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朝廷设置了若干羁縻小州,今余庆属绍庆府所领羁縻小州辖地,后设余庆(今敖溪)、白泥两个长官司。平定南诏之乱有功人员山东籍毛氏、山西省籍杨氏,分别被委任为播州路牂州余庆、白泥两地校尉。

至元14年(1277年),余庆属播州安抚司辖地。

至元18年(1281年)八月,升播州安抚司为宣慰司,余庆属其辖。

元至正20年(1360年)升为白泥州、余庆州,为播州军民安抚司辖地。

至元21年(1284年)五月,撤播州宣慰司,以播州与思州并入顺元路宣慰司,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余庆属其辖。不久,复置播州宣慰司,余庆受其辖。

至元26年(1289年)十一月,改播州宣慰司为播南路,余庆属播南路辖。

至元28年(1291年),改播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余庆属军民宣抚司辖。是年,升余庆长官司为余庆州。

至正23年(1363年),明玉珍占领蜀地,在今重庆市称帝,余庆属明夏占据境域。是年,明玉珍改白泥长官司等地为白泥州。

明清时期

明洪武17年(1384年)复改为白泥、余庆长官司,为播州宣慰司辖地,隶四川省布政使。

明朝万历年间,世袭播州区土司、宣慰使杨应龙叛乱,战火波及四川、贵州省、湖广三省,贵州巡抚江东之进剿不力,全军覆没。

万历27年(1599年),江东之被免职,任右副都御史郭子章来到贵州任巡抚,于次年春平定了叛乱。

明万历29年(1601年),白泥、余庆合置余庆县,隶贵州平越军民府。辖余庆、白泥合江县3里,面积约700平方千米。

清康熙27年(1688年),省裁兴隆军田附近(施秉县大岭、独花、张家院和黄平县一碗水一带)划归余庆,名新归里,县域面积增至850平方千米。

清嘉庆3年(1798年)改隶平越直隶州

清光绪31年(1905年)将黄平县上坪古、燕子窝、上坝、屯上、龙溪场、田坝王、岑黄驿、凉风哨、回龙场、昌家屯、小腮塘、林坪、响水、魁龙等插花地划归余庆,将施秉县金鸡屯、上瓦厂等地划归余庆,县域面积增至1300平方千米。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贵州省地方废州、府,设3道,余庆属黔中道辖。民国5年(1916年),贵州成立督军府。民国9年(1920年),废黔中道,余庆直隶于省督军府。民国15年,桐梓军阀周西成主黔政,省称军政府,余庆属省军政府辖。民国24年5月(1935年),省军政府解体,成立省政府。6月,省政府下设11个行政督察专员区,余庆属第7行政督察专员区辖(专员驻地平越)。民国26年(1937年)起,余庆由第7行政督察专员区划归第1行政督察专员区辖(专员驻地镇远县)。迄民国末年,无变更。民国30年(1941年),贵州省黄平县第5区太平堡(今构皮滩镇花山苗族乡)划归余庆,县域面积增至1623平方千米。

民国23年(1934年)12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九军团先头部队为响应“打到遵义市去,创建新的苏区”的号召率先到达乌江岸边,向当地群众宣传党和红军政策,当地老船工安清和自发组织队伍,配合红军渡江作战。12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驻扎江边,由于敌军为防止红军渡江已将沿岸各渡口的渡船全部沉入江底,并在对岸挖战壕、筑堡做好了防守准备,安清和召集船工、水手及群众,伐木砍竹,献出家中门板、箩筐、绳索等,帮助红军搭浮桥。民国24年(1935年)1月1日,红一师部队在各渡口实施强渡,与对岸的敌军正面交锋,情况危急,安清和带着7名战士,冒着严寒泅渡到北岸,将沉没江底的木船拖起划过岸,往返摆渡红军。2日,红一军团一师在迴龙场强渡乌江,率先突破中国国民党部队乌江防线,打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遵义市的通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2日余庆解放,30日,建立余庆县人民政府,隶贵州省镇远专署。1956年4月18日,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管辖。1958年12月29日,撤销余庆县建制,与凤冈县同并入湄潭县,史称“三县合一”。1961年8月18日,复置余庆,凤冈、湄潭县三县。1996年,余庆县辖9个镇、1个民族乡,县政府驻白泥镇。1997年遵义撤地设市,为遵义市辖县至今未变。1967年4月14日,中共余庆县委、县人民政府被造反派夺权,15日,宣布成立“毛泽东思想余庆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地方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是年9月26日,“毛泽东思想余庆县革命委员会”简称“余庆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21日,撤销“余庆县革命委员会”,复置余庆县人民政府。迄1987年底,均隶遵义地区行政公署。截至2023年4月,共辖8镇1乡1街道,71个村(居),1871个村(居)民小组。

地理

位置境域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遵义市东南端,东经107°25′~108°02′,北纬27°08′~27°41′,系遵义、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四地州(市)的结合部,东与石阡县接壤,南接黄平县,东南连施秉县,西南临瓮安县西北湄潭县县,东北与凤冈县毗邻。全县幅员面积1622平方千米,北部、中部为乌江河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黄淮平原,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

气候

余庆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21.3℃,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9℃,2022年年平均气温为17.5℃。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6.4℃之间,呈西北向东南递增。低温区分布在狮子场、齐坡、瓮脚、新寨等地,年平均为13~14℃,高温区分布在乌江河谷和白泥大坝区,年平均为16~16.4℃,其余地区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霜雪不多,无霜期长达300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92.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1~6月逐渐增多。春季天气回暖较早,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局部地区有冰雹和大风,但成灾不严重。盛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入冬后气温较低,降雨量减少。

地质

地质构造

余庆县地质构造形式主体为构造线总体方向北、北东的复式褶皱断裂区;南部边沿地带分布有古老的东西向断裂构造,一系列山脉走向均适应南、北区域构造主体方向延伸。华夏式构造起着二次破坏作用,造成各种扭动构造形迹与山脉走向变异。北、北东向为主体构造,此构造体系控制余庆近三分之二地域,由一系列北、北东向的褶皱及断裂组成,两端均延伸出境。南部东西向断裂及华夏式构造东西向断裂构造以南部小腮大断裂为主体,断裂面南倾,为一压扭性断裂,卷入地层主要为板溪群、震旦系及寒武系,两端延伸出境,断裂长度70千米。华夏式构造为燕山运动后期新构造运动体系,使县境内已成构造骨架再度活动。

地层

余庆县境内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元古界前震旦系板溪群与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地层发育比较完好,泥盆纪与石灰系地层缺失,二迭系与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出露完好,新生界老第三系地层仅白泥盆地出露。

板溪群主要出露在大乌江南部区域,小河、小腮、满溪及民同一带,岩性主要为变余砂岩、玻屑凝灰岩及板石等,最大厚度达1800米左右,下伏地层未出露。

震旦系主要分布在南东部断裂构造区域,厚度35~695米,其下与板溪群成不整合接触。

寒武系分布于大乌江以南大部份区域,乌江以北中部亦有出露,厚度1858~2785米,按岩性与古生物特征分三统六组,其下与灯影组成假整合接触。

奥陶系分布于芝州、岩底、坪场及大乌江两岸等地,厚410~692米,分三统六组,其下与娄山关群成整合接触。

志留系分布区域同奥陶系,厚301~2300米,分二统三组,其下与奥陶系上统地层假整合接触。

二迭系分布于沙坝、新场、齐坡、永兴、瓮脚、三星、柏林、小坝、台上、松烟、觉林、友礼、狮子场、银坝、箐口等地,厚400~885米,分二统六组,其下与韩家店组不整合接触。

三迭系主要分布于沙坝、花山、三星、箐口至松烟公路两侧向斜轴部地区,厚497~2470米,分二统四组,其下与大隆组成假整合接触。

老第三系分布于城关周围,厚度300米左右,下部为砖红色泥质胶结的砾、砂岩砾石多为半梭角状一次圆状,成扁圆形及近圆形,砾径一般为5~15厘米,最大可达200厘米,成份多为灰石、白云岩、砂岩等,上部为暗红、砖红色含砂泥岩,分布较广,但不甚发育。按地层的岩性特征,县境内共分3个类型区,9个综合性岩组区。

板块运动

对余庆影响较大的构造运动有吕梁造山运动、加里东林运动和燕山运动。余庆县地处康滇古陆东侧,江南古陆西缘黔桂台地内。吕梁造山运动,使余庆境内元古界板溪群地层受到一定程度的动力变质,产生构造运动,地壳相对上升,隆起成陆,形成沉积间断。随着海水加深,沉积了灯影组厚层灰质白云岩,海水变浅,极少量磷质胶体溶液,又形成灯影组顶部的含磷硅质大理石。加里东林运动,使整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北隆起成陆。余庆位于隆起之上,形成沉积间断的缺失泥盆纪生石灰地层。二迭纪栖霞市期,海水再次进入余庆,使余庆区域为滨海,沼泽和浅海地带,沉积以灰质页岩砂岩和铝土岩为主的陆相与浅海相栖霞底部煤系,超复于志留系地珐之上。二迭纪吴家坪期后,余庆未见强烈地壳运动迹象,但三迭系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已非二迭纪时期旧有,说明其间存在着沉积间断,为古生界与中生界的分界线。三迭纪为中生界的第一个地质时代,初期为浅海相沉积,其后加深,沉积夜郎组中、上部及茅草铺大理石

地形地貌

余庆县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四地州(市)的结合部,最高海拔为1386.5米,最低海拔为400米,多数地区海拔在850米左右,最大切割深度为986.5米。大乌江镇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县境中部,两岸多为陡峻峭壁,为一条深切河谷地带,县境中部的新场、凉风、坪场、木叶顶一线北东向山系,将全县分为北西和南东两个大的地貌区域,其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各有差异。

余庆县地貌显示了堆积、侵蚀剥蚀、溶蚀、剥蚀构造地貌等多种类型。碳酸盐岩区表现为溶蚀、浸蚀构造地貌特征。有岩溶丘陵、岩溶山地及断层谷地或断陷黄淮平原碎屑岩区域以剥蚀作用为主,多成缓坡地形过渡地带,轻变质岩以剥蚀构造地貌特征为主,构成山地、断陷谷地等类型。堆积地貌有河流冲积坝与侵蚀剥蚀堆积坝两种类型。按成因类型,依据主导力作用分为堆积地貌、侵蚀剥蚀地貌、溶蚀地貌及剥蚀构造地貌四类。按地势等级,主要形成指标及农业利用价值分为平坝、丘陵、低山及低中山四类。其中山地占62.09%,丘陵占33.98%,平坝占3.93%。

水文水利

水文

余庆县属长江流域乌江河水系一部分,境内有河流溪沟67条,主要有乌江(中部)、余庆河(东南部)、觉林河(东北部)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条,其中主河道长2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9条;流域面积小于20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0千米以下的河流或溪沟计47条,全县河道总长1060千米。河网密度为0.65千米/平方千米。县境内汇入的主要支流有跳墩河、敖溪河、水车河等,河道总长541.58千米。主要流经构皮滩镇大乌江镇、敖溪、龙家镇、花山等乡镇,涉及人口10万余人。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长支流,是贵州省省第一大河,也是贵州的母亲河,全长1037千米。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乌江在余庆穿境而过,主干流流经余庆69千米。

水利

余庆县主要水库有太平水库、构皮滩水库、团结水库、两岔河水库、冷水沟水库、关兴镇狮子场铁厂沟水库、魁龙水库、方竹水库、打鼓台水库、卫星水库、八大水库、李家寨水库、跃进水库、群益水库、高寨水库等。

太平水库:位于构皮滩镇太平社区,总库容478万立方米,最大坝高43.5米,坝型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规模为小(1)型水库,年供水量48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620亩。

团结水库:位于余庆县城西南5.3千米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10平方千米,总库容178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冷水沟水库:位于余庆县大乌江镇冷水沟村后坪组境内,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93平方千米,水库总库容40.4万立方米,属小(2)型水库,工程等别为V等,枢纽建筑物大坝、溢洪道等永久建筑物为5级。

土壤

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土壤为黄壤。地形较平缓的高原缓丘,山地或黄淮平原边缘,多为发育于老风,化壳的铁铝质黄壤,其农耕地为黄泥田和黄泥土,各种砂页岩、页岩缓丘、低山和低中山为硅铝质黄壤;砂岩风化物母质则形成硅质黄壤,农耕地为黄泡泥、黄砂泥、扁砂泥和豆面黄泥土、扁砂土等,部份石灰岩地区,其风化物形成黄壤,属硅铁质黄壤。全县低山丘陵、槽谷盆地、缓坡山地及河谷平坝等地带的土壤类型分布,归并划为5个土类,14个亚类,62个土属,101个土种。

余庆县主要耕作土壤,各区、乡(镇)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600~900米之间的丘陵、盆地,河流沿岸、槽谷坝子及缓坡地带,600米以下和900米以上地段也有一定的分布面积(约各占10%左右),总面积为233892亩,占耕地面积的50.42%,为总土地面积的9.61%。

潮土面积98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04%,主要分布在余庆河白泥大坝段两岸。

余庆县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面积102881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26%,各区、乡(镇)均有分布。其中以白泥区的面积最大,占黄壤面积的30.84%;松烟区最少,只占13.13%。

多分布于大理石裸露的低山和丘陵山地,其上原生植被甚少,多为喜钙耐碱的次生林或散生藤剌灌丛草被,面积84563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4.74%,各区均有分布,以敖溪、松烟两区分布面积较大、白泥区最少。

主要分布于紫色砂页岩丘陵山地,面积14611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紫色土自然肥力较高,已大多垦耕农用,但不少垦耕地已挂在30~40度的陡坡峻岭上,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宜应迅速梯化或逐步退耕还林。各区均有分布,其中以敖溪、白泥两区面积较大,龙溪区面积较小。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4月,余庆县土地总面积1622平方千米,为贵州省总面积的0.92%、遵义市总面积的5.31%。根据2019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余庆县耕地面积3.76万公顷,园地面积0.91万公顷,林地面积9.37万公顷,草地面积0.02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0.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0.3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44万公顷。

水资源

余庆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795亿立方米,流深480.8毫米;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总量为:偏丰年(P=20%)为7.633亿立方米,偏枯年(P=75%)为6.388亿立方米,枯水年(P=95%)为4.907亿立方米。地下水流量为4.783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1.508亿立方米,最大出水流量6.586立方米每秒。

矿产资源

余庆县境内有煤、陶土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磷、高钙石灰岩重晶石、钒等矿产资源。高钙石灰岩可采量数十亿吨,陶土矿储量400万吨,钒矿12万吨。这三大矿品位高,开采条件好,极具开发价值。煤矿主要分布在龙溪区的芝州、新场、岩门,太平区的三星、英武、齐坡、瓮脚,敖溪区的柏林、指挥、龙家,平桃,箐口,松烟区的新台,松烟、友礼、狮子场等23个乡(镇),开采划分15个矿带,4个矿段。铁矿分布于苏羊乡卷子树一带,藏于第四系红黄土中,基岩为娄山关群灰质白云岩矿石褐铁矿,成胶状结构,以及葡萄状、肾状、囊状、蜂窝状、巨块状等矿状,矿体比交分散,含铁品位40%左右,但矿床规模较小。石材资源丰富,总储量达13.27亿立方米,占全省近13%的份额,被纳入贵州省十大石材产业园规划。

生物资源

余庆县有辣椒、蜜本南瓜、大豆、水稻等经济作物,以及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其中中药材茱萸通过国家GAP认证。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截至2023年9月,余庆县境内共有野生动物200余种,如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其中国家以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灵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钳嘴鹳鸮形目等。飞龙湖中国湿地公园内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36种,其中哺乳纲有虎、豹、熊等23种,鸟类有黑枕黄鹂白鹇灰胸竹鸡等64种,爬行纲亚洲蝮属眼镜蛇属等13种,两栖纲蛙、壁虎等12种,鱼类24种。

植物

截至2023年4月,余庆县植物有乔、灌、草本、藤本、苔藓植物、蕨、栽培类植物,其中树种82科360种(近20年来新引进外地水杉柳杉华山松云南省松等10余树种)。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有蕨类植物门(有石松乌毛蕨、甜蕨等)20科28属36种;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门78科216属26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银杏,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榉木楠木等。

生态功能区

余庆县拥有贵州省“森林城市”和“贵州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2022年11月中旬,被列为国第六批10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截至2023年4月,余庆县拥有市级生态示范村69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10个,自然保护地4个。自然保护地面积由原来的17667.6公顷增加到21646.091公顷,湿地公园内森林覆盖率从10.3%增长到10.9%,脊椎动物维管植物种类从642种增加到720种。

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贵高原乌江中游的余庆县境内。2009年,国家“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构皮滩电站下闸蓄水,贵州省第一大人工湖泊正式形成,形似飞龙,故取名为飞龙湖。201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四个功能区。

截至2014年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人工库塘型湿地,常水位610米,对应水域面积19平方千米;最高水位海拔630米,对应水域面积23.1平方千米;规划总面积2742.9公顷(2023年余庆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总面积为2617.3365公顷),公园湿地率84.1%。同时兼有河流湿地,规划区内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敖溪河、先锋河、赵溪河等。 湿地公园范围内有蕨类植物门20科28属36种;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门78科216属26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银杏,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榉木楠木等。规划区域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36种,其中哺乳纲23种,鸟类64种,爬行纲13种,两栖纲12种,鱼类24种。

余庆老林河省级森林公园成立于2014年11月,规划面积1924.66公顷(2023年余庆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总面积为2867.4218公顷),属观光型森林公园,由管理服务区、穿洞岭景区、胡斗沟景区、生态保育区构成。位于遵义市余庆县关兴镇,距县城90千米,距遵义市110千米,距省会贵阳市234千米。公园森林覆盖率96.4%,植被类型以喀斯特森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南方红豆杉、马尾松侧柏等。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赤腹鹰普通鵟燕隼等。

余庆玉笏山省级森林公园成立于2019年,规划面积1029公顷(2023年余庆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总面积为1597.9091公顷),属城郊型森林公园。位于余庆县白泥镇,距县城4千米,距省会贵阳市144千米。公园森林覆盖率70%以上,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常态地貌)和中亚热带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马尾松杉木柏木等。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篦子三尖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鳞甲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属中国大鲵)等。

自然灾害

余庆县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冰雹风灾、倒春寒、秋风雨、凌冻等。

2023年5月5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贵州省余庆县部分乡镇遭遇大风、雷雨、冰雹、强降雨袭击,导致花山苗族乡构皮滩镇龙溪镇大乌江镇镇、白泥镇遭受特大风暴、冰雹灾害袭击,造成烤烟及基础设施受灾。据统计,全县烤烟受灾8425亩(其中:绝收和重度受灾6512亩、中度及轻度受灾1913亩),涉及烟农204户,基础设施损坏8325平方米(其中:育苗大棚膜损坏3648平方米;大棚及有机肥加工厂钢架损坏3504平方米;烤烟编烟棚损坏480平方米;烤房屋面损坏693平方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4月,余庆县下辖8镇1乡1街道。遵义市白泥镇余庆县白泥镇府西路4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余庆县年末常住人口22.34万人,户籍人口310230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121141人,乡村人口189089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61478人,女性人口148752人;按年龄分:0~17岁63239人,18~34岁70356人,35~59岁124096人,60岁以上52539人。 出生人口2294人,出生率8.32‰;死亡人口1947人,死亡率7.06‰;全年净增人口3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6。全县常住人口政策生育率98.5%。

民族

余庆县境内人口以汉族为主,有汉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21个民族。花山苗族乡是余庆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辖洞水、回龙、花山、万里4个行政村,截至2023年末全乡总人口15296人,其中少数民族有837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4%左右。

语言

余庆各地语音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吴语”和“江北话”。江南话以白泥话为代表,江北话以敖溪、松烟话为代表。余庆方言有19个声母,32个韵母,与汉语比较,差异主要有鼻边音不分,无鼻音声母n,只有边音声母;不分平翘,无舌尖后音zh、ch、sh,只有舌尖前音;后鼻音尾韵母ing,只有前鼻音尾韵母等。

宗教信仰

余庆县辖区内有道教、佛教、天主教3种主要宗教,截至2020年10月全县共有高炉村灵净寺、关兴社区普陀寺、普渡寺、青狮庙等等11个宗教场所。明末道教传入余庆县,余庆道教有两类:全真派和正一派。明末佛教传入余庆县,基本教义为:四谛十二因缘,全县较知名的佛教庙宇有玄真观、清华寺和龙华寺等。同治二年(1883年)天主教传入余庆县,余庆天主教徒每逢占礼,要做弥撒并牢记斋期,每年至少领取一次圣水,向教会交纳会费,神甫每星期六、星期日在教堂带领信徒做礼拜、唱诗、诵经、讲道和祈祷。

经济

综述

余庆县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茶产业为首位品牌产业,截至2023年已连续5年进入“全国茶业百强县”行列。第二产业以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新型烟花为“一绿两新”主导产业,以培育产业为核心,重点培育绿色农产品加工、新型烟花、新型建材、特色矿产资源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中国西部新型烟花爆竹产业园”“贵州省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中国西南石材加工重要基地”。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松烟镇被称为“中国第一骑游小镇”。

余庆县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98141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02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549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089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1:23.0:45.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43940元。

第一产业

余庆县第一产业以小叶苦丁茶产业、牛产业、辣椒产业为特色产业。小叶苦丁茶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庆作为中国小叶苦丁茶的核心产区,拥有“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的称号,是“中国小叶苦丁茶生产示范基地”。茶品种主要以余庆苦丁茶、白茶和绿茶类为主,特色产品有“余庆苦丁茶”和“余庆白茶”;形成了以乌江流域为主的苦丁茶产业带、江北为主的绿茶产业带、飞龙湖为主的白茶产业带的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8月,余庆县有茶园面积21.3万亩,其中苦丁茶11.5万亩、绿茶5.6万亩、白茶4.2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6.38万人,茶叶经营主体84家,连续5年进入“全国茶业百强县”,拥有“玉河”“二龙山凤香苑”“松韵”等茶叶品牌。2023年上半年,余庆县完成茶叶产量4150吨、产值7亿元。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公司与贵茶集团、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合作,通过“一带一路”欧洲班列将茶叶直接出口到俄罗斯巴勒斯坦等国,截至2023年8月与俄罗斯已达成3亿元的销售订单。截至2023年8月,余庆县龙溪镇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53个、肉牛羊养殖小区2个,秸秆综合利用处理中心2家,着力打造肉牛特色产业。2023年,余庆县辣椒种植11.05万亩,其中50亩以上辣椒规模化基地41个,共计0.65万亩。

2022年余庆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22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41430万元,林业总产值13426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00209万元,渔业总产值956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603万元。

第二产业

余庆县第二产业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其中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新型烟花为“一绿两新”主导产业,新型烟花产业也是余庆全力推进的“主打”产业。截至20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特色烟花爆竹企业5家,茶叶加工企业7家,白酒生产企业1家,其中贵州荣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余庆知名酱香白酒生产企业,是全省“四新四化”重点项目,也是贵州省余庆经开区围绕“一绿两新一制造”的招商引资项目。贵州省“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的构皮滩水电站已建成投产,成为贵州重要能源基地。

2022年余庆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7653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56946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8955万元。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米10668吨,发电量752998万度,水泥150974吨,精制茶叶1791吨,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5%。

第三产业

余庆县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旅游业为主,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十佳宜居县”等国家级称号以及“高原水乡·园林之城”之称。余庆县松烟镇是以骑游乡村为特色的“中国第一骑游小镇”旅游品牌,连续举办了多届山地自行车赛,是贵州省唯一体育骑游公园,年均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

2022年余庆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0908万元,邮电通信实现业务总收入21270.9万元。拥有廻龙场党性教育基地,红渡景区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经典名录”,全年接待游客236.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7亿元。

经济功能区

贵州余庆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遵义市市首批规划建设的17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也是贵州省100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2018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6部委公告,列入《中国审核公告目录》,编号S527025,成为贵州省进入目录的57个开发区之一。余庆经开区位于余庆县龙溪镇红军村,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龙溪工业园区7.75平方千米,白泥产业园5平方千米,松烟创业园2.25平方千米,余庆构皮滩镇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园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贵州余庆经济开发区已入驻企业84家,规上企业23家,累计新增就业人数8963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12月,余庆县共有各类学校126所,其中:幼儿园60所,小学49所,初级中学1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高考录取人数2782人,其中重点院校180人,本科1238人,大专1364人。全县有在职教职工4018人,其中专任教师3296人。特殊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入学率99.99%,初中入学率96.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1.84%。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余庆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07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79个,有证个体医疗点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9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2人,注册护士981人。全县有医疗床位1778张。

余庆县人民医院创立于193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位于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四地州市结合部,服务半径达100余千米,服务人口约80余万。全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4.6万平方米。医院开放床位550张,拥有科室63个,行政职能科室12个,临床科室34个,医技科室17个。全院在职职工674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74人,研究生4名,中级职称153人、高级职称63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2010年被列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6月,余庆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等文化机构,2023年5月,由余庆县文化旅游局主办的以“美好中国·幸福旅程”为主题的第13个“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在飞龙寨景区举办。

余庆县文化馆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余庆县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二级文化馆。余庆县文化馆成立于1952年,位于余庆县白泥镇广场路25号,有馆舍面积2292平方米。馆有办公室2间、音乐室2间、舞蹈室2间、器乐室1间、书画室1间、曲艺室1间、排演厅1间、多功能厅1间。余庆县图书馆位于余庆县子营街道石社区天湖路86号,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达300余平方米,藏书达10000余册。

科技事业

余庆县2022年全年专利授权67件。在岗专业技术人员4422人(按职级分:高级职称1030人,中级职称2057人,初级职称1335人;按系统分:工程类224人,农业类186人,卫生类962人,教育类2863人,其他类187人)。

体育事业

余庆县各类体育场地面积共计46.3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举办了“全民健身日•全国门球大联动”暨余庆县乡镇社区门球赛,“余庆县2022年中小学生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余庆县第十二届‘五心教育•中国交建余’杯暨美丽乡村篮球赛”等群众体育活动。截至2022年3月,余庆县已建成1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个市级青少年训练基地,8个体育协会,5个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年均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人数在10万人次以上。多次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宣传周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人居环境

全县森林覆盖率61.81%,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集中处理率96.3%,县城污水处理排水管道长度97千米。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4天,优良率为99.7%。工业废水、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100%,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关技术规范规定要求,无黑臭水体,水质良好。县城道路交通声环境噪声、区域声环境噪声、功能区声环境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要求,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达标率100%。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28户、背街小巷改造3条。建成燃气管网5.1千米、雨污管网5.4千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一期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1170个。建成区新增绿地7000平方米,绿化率38.2%,先后获得“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绿色小康县”等称号。

社会保障

余庆县2022年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有146558人,其中60岁以上有42026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33571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6528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15522人。参加失业保险13553人,参加工伤保险有2302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有8309人,其中农村6754人,城镇1555人。年末全县敬老院收养213人,年末农村五保供养人数有628人。年末大中型水利工程余庆移民后期扶持人口5303人。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1个,养老床位1510张,建成农村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34个。

交通

综述

余庆县县乡公路交织成网,已从交通死角变成交通枢纽,500吨级船舶通过乌江黄金水道北入长江、连接长三角、直达上海市;余凯高速、江安高速、道瓮高速、余遵高速贯穿全境,贵广、沪昆高速铁路所经凯里站离县城仅需90分钟车程,拟建的湄潭县至石阡高速、余庆至凤冈高速、贵阳市至郑州高铁、涪陵区至柳州铁路穿越县境;到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遵义新舟机场仅需90分钟,凯里机场仅需25分钟,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现代化水陆空立体大交通格局。

公路

余庆县主要公路里程2369.1千米,高速公路132.2千米,二级公路173.7千米,三级公路83.3千米,四级公路1978.9千米。余凯高速、江安高速、道瓮高速、余遵高速贯穿全境。截至2020年11月,余庆县已经建成了建成“一纵两环三横多连线”的骨干公路网(一纵:G243开州区凭祥市;两环:一环:S34余遵高速,G69银川—百色高速公路,S32新石高速,S29德余高速;二环:X3Y0松烟至先锋-Y035龙家至新坪新台-X3Y7龙家至箐口至关兴-X3Y2松烟至白坟公路;三横:一横:X317凤冈龙凤至余庆先锋-龙家高速出口;二横:G354南昌市兴义市,S307旧州镇毕节市;三横:S30江都高速,S204水至佳荣),实现了村到乡(镇)不超过30分钟、乡(镇)到县城不超过90分钟的车程。江安县、道安和余凯三条高速公路相继竣工通车,使县城至省会贵阳市的路程由过去的240千米缩短了165千米,至铜仁市缩短了164千米,至凯里市缩短了88千米,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机场仅35千米,用时25分钟。余庆县是中国西部第一个乡镇通高速公路的县份。

航运

贵州省第一大河乌江横贯余庆县中部,是贵州省水运通航历史最久的河流之一。余庆县境内航道里程约69千米,2003年以前水路运输规模小。2009年构皮滩水电站建成,余庆县境内飞龙湖景区流域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成为水上交通主阵地,建设有樱桃井、浪水湾、飞龙3个码头,设海事管理站房2处,投放海事趸船2艘,海巡艇4艘。2020年底,被称为世界第一提升高度的通航建筑物——构皮滩镇水电站三级垂直升船机将进入通航,乌江作为贵州省北入长江的水运通道形成,500吨级船舶可将黔中物资从播州区的乌江渡直送重庆市涪陵长江。

航空

余庆县除飞龙湖通用航空机场外,无其他机场。但余庆距离周边机场很近。县城距离凯里机场45千米,距遵义新舟机场152.9千米,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73.6千米,距铜仁凤凰机场185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9月,余庆县共开行公交及公交化线路34条,形成了“一核两轴三区四线五覆盖”的公交网络,其中县城为一级客运站,构皮滩镇为二级客运站,其他均为三级客运站。投入运行公交及公交化车辆102辆(其中新能源车80辆);100%覆盖10个乡镇(街道);辐射覆盖行政村(居)51个,达71.83%;辐射覆盖人口28.35万人,达90.8%;辐射覆盖农业园区17个(省级5个、市级4个、县级8个)、500亩以上规模坝区22个、旅游景点景区17个。

人文

综述

余庆县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小叶苦丁茶享有“绿色金子”的美誉。主要有飞龙寨国家4A级景区、省级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乌江回龙渡战斗遗址等。拥有余庆龙灯、锣鼓引子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凉山”米多次获得全国金奖,中药材茣茱萸通过国家GAP认证。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1月,余庆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项。

廻龙场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

廻龙场渡口位于遵义市市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以回龙桥为中心,上至构皮滩镇,下到沙水湾,长约15千米,面积为28平方千米, 距大乌江镇政府所在地4千米。渡口水面宽度约150米,是余庆、凯里市通往遵义、湄潭县的重要水上通道。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强渡乌江天险第一渡,是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后保存当时原貌的渡口。廻龙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内,有一座主题雕塑“突破乌江”,雕塑高19.35米,寓意红军1935年突破乌江。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山摩崖

他山摩崖系明末永历年间四川省巡按使、著名学者钱邦芑隐居在此时所镌刻,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1月,余庆县拥有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七大类非遗资源22项,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个。全县省级非遗代表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代表传承人4人。非遗代表传承人黄泽富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贵州省陶瓷艺术大师、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贵州名匠等称号。成立有“泥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土司酶豆腐非遗工坊”,打造了敖溪非遗特色小镇,培育了5间非遗传承示范学校,培养学生10000余人。

余庆龙灯

余庆龙灯主要流传于余庆县内各乡镇,以县城所在地白泥镇最为集中。白泥镇位于余庆县最东端,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有关资料记载,余庆龙灯始于唐朝,有“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元宵节”“各村或金为龙灯”的记载。余庆龙灯活动有3次盛况空前:一次是1946年春节,庆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松烟街上云集43条彩龙,通宵玩耍三天三夜;第二次是1978年,23条彩龙汇于白泥镇草坪玩耍,观众数万人;第三次是1986年春节,县文化部门组织、引导白泥城关各灯会举行民间文艺大集会,共有32支队伍,1500余人表演,观众达10万人次。余庆龙灯以村寨为一个耍龙集体主要代表性传承人有:曾有富、陆大湖、吴培国、彭真才等,龙灯扎制、玩法较为特别,不仅有常见的布龙,而且有少见的草龙。

矮人舞

余庆县矮人舞主要分布于余庆县乌江以北地区的敖溪镇及周边村镇。敖溪镇位于余庆县中部,地处湄、凤、余三县结合处,是余庆通往湄潭县遵义市的必经之地。余庆敖溪矮人舞源自“傩戏”表演中“矮人神”这一形象。刘彻拓边屯军,开发西南夷,汉文化就通过巴蜀、荆楚进入今黔北地区,军士的“军”,将傩文化也同时带入,逐渐影响着当地乡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随傩戏在黔北民间的盛行,傩戏中“矮人神”这一形象在乡民中也越来越受欢迎。矮人舞独舞由矮人单独表演,群舞由矮人与竹竿人、扁担人共同表演。矮人形象:利用背篼或箩筐这类劳动工具扣罩于人的头胸,作为矮人之头,用小竹蔑穿袖当作手,固定于胯,用墨炭或深色泥土在裸露的腹部画眉眼口鼻充当矮人之脸,套以小人衣裤,完成矮人形象设计。竹竿人形象:高人以两人叠骑,外面套以加长长袍。扁担人形象酷似笑罗汉,戴面具。主要传承人有:毛锦彬、周龙敖等。

黔北打闹歌

黔北打闹歌是流传在贵州省省余庆县民间的一种劳动歌谣。根据劳动地点不同有两种,一种是薅包谷草时所唱,又叫薅草歌或薅草闹;一种是薅秧时所唱,又叫薅秧歌或薅秧闹。打闹歌演唱形式多样,时而歌师独唱,时而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时而分组对唱,时而一问一答式演唱。演唱内容已较为灵活,既有固定歌词,也可即兴编唱。唱词内容几乎包罗万象,有人类起源、天地山川、神仙菩萨、灾祸吉祥、传说故事、历史人物、古今奇闻、爱情婚姻、时政世事、渔樵耕读、民间笑话等等。

饮食

余庆县饮食具有酸、辣、鲜、香的特点,余庆特色菜品有乡村剔骨鸭、樊家狗肉、敖溪豆花、酸辣汤、乌江鱼火锅、将军鸭等。

樊家狗肉

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冬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在某些地方也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狗肉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质14.5克,脂肪23.5克,较牛肉、猪肉营养价值高,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营养食品。另外,狗肉食后易口干,喝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樊家狗肉是余庆的特色狗肉火锅

将军鸭

采用余庆本地家鸭为原料,配以生姜花椒、葱蒜、精盐等佐料以及本地特有的石磨酸汤豆花,经复杂工序蒸制而成。鸭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低脂肪。此外,鸭肉的酥软,加之豆腐的鲜嫩,原汤的原汁原味,使这道菜更加口感丰厚。

敖溪豆花

敖溪豆花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余庆当地以传统方式点制的豆花为原料,配以葱蒜、青椒、鲜猪肉烹制而成。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是豆花烹烩菜肴的佳品,且久盛不衰。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称,是本地一道历史悠久的养生保健食品。

习俗

飞龙洞庙会

飞龙洞,位于余庆县花山苗族乡花山村西2200米狮子山东侧半山处,洞口如狮,面东怒吼,终年光照,因此得名。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村民李黑三爷夫妇无嗣,积德成善,倾财在朝阳洞洞厅修寺庙,建大雄宝殿,树然灯法师、释迦牟尼佛像,朝阳洞从此人来人往,香火不断。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李瞻龙、张永奎、李兴发等人捐资扩修大雄宝殿,新建副殿,将李黑三爷夫妇金身塑于副殿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李廷贵等捐资兴建观音神。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叶化南、石绍清、叶明高等捐资兴建玉皇阁和山门,塑玉皇大帝和二十四尊菩萨于阁内。至此,飞龙洞终年香火不绝,特别是每年农历6月19日赶庙会,更是人山人海,灯火通明,信男信女顶礼膜拜,祈福许愿,热闹非凡。

余庆花灯戏

余庆人春节期间唱花灯的习俗,起源于李儇干符年间。余庆花灯戏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分为锣鼓灯和丝弦灯两种。锣鼓灯是以锣、鼓、、丁锣为伴奏乐器。丝弦灯是以胡琴三弦琴、笛子为伴奏乐器。其音乐、唱词、舞蹈、灯具造型、角色装饰等大同小异,只是表演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丝弦灯、锣鼓灯均在春期间或重大节庆期间表演。余庆花灯戏唱词、表演形式独特,唱词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句;有单句、双句、散句、重句、叠句;有对唱、合唱。内容有祈神贺节;博爱婚姻;唱古人、咏古事;时政、悲愤;诉苦情;农事习俗;自然景、物;劝教、扬善;谜语、隐喻等,可谓包罗万象;唱腔数十种。

耍锣鼓

耍锣鼓是余庆县境内流传的起源于天宝的一种汉族民间器乐。它主要分布在以龙家镇为中心的余庆县江北地区。龙家耍锣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盛会、开业庆典、婚丧嫁娶、立房、祝寿、玩灯、贺喜、祭事等场合,人们都爱用耍锣鼓来渲染气氛,烘托场景。

技艺

桥底麻糖工艺

余庆县小腮镇桥底村距县城15千米,与白泥镇龙溪镇相接。桥底麻糖技艺始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由湖南省迁居至桥底的田正遥传入,至今已三代。桥底麻糖纯天然,无污染,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以精选大米、芝麻、麦芽糖、面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先用十天时间用老麦子生麦芽,然后把大米包好后加麦芽糖磨成米浆,磨好后把它放入锅内用大火熬,待熬成稠状后在用小火炒,炒好后起锅用特制工具拉成形,反复拉扯做好后,再用适量面粉或芝麻花生渗合而成。代表性传承人有:田正遥、徐玉林、王忠林、罗正书、徐建章。 

泥塑工艺

泥玩具工艺技术是余庆县白泥镇人黄泽富于1965年开始自学成材,独自研究创造的手工技艺。泥塑造型有人物、植物、鸟纲、走兽昆虫等如:牧童、核桃、板栗、花生、鸡、鸭、牛、猫、蜜蜂属、碗、盆等,构思精巧,造型逼真、具浮雕感和国画味。先将红岩捣细,去掉杂质,再加水和成面团状,用手捏制,用木质工具修饰,置于通风处阴干,入窑后加温至500摄氏度左右,烧24小时冷却即成,它分本色泥塑和彩色泥塑。

地方特产

余庆苦丁茶

余庆县盛产小叶苦丁茶,拥有天然野生苦丁茶资源7万亩,人工栽培密植示范茶3.7万亩。余庆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粗状女贞,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与云南省四川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品种完全不同,它是贵州省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苦丁茶叶采摘细嫩,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加工为主,中低档、大众茶以机制为主。采摘的最佳时期为清明节前后。采摘下来的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熔三道工序精心制作,产品外形条状紧结,色泽嫩绿,香气清纯。清水泡出的茶水,汤色绿亮,滋味醇爽,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叶片在水中展开后,嫩芽叶底翠绿、叶片鲜活。“狮达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中国经济林名优产品”“第五届上海市科技博览会金奖”以及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山绿丹””牌小叶苦丁茶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

大乌江泡辣椒

大乌江泡辣椒的制作工艺和贮藏方法以传统工艺为主。将精心挑选出来的新鲜辣椒洗净,晾干水份,然后将其浸泡在特制的酸盐水中。其制作工艺和贮藏方法以传统工艺为主,辅之以中草药调味及防腐,以保证不变味,不变质,无异味的纯天然本色。本风味食品具有鲜嫩、可口开胃助食欲之特点。

大凉山精米

大凉山米精选无公害的优质稻基地稻谷为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经精加工而成。米粒细长,外表晶莹剔透,颗粒柔滑,在煲煮时周围更能体味浓郁的清香。软、香、饭菜味道清香疏软不粘,更能保持口感一惯性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余庆县白泥镇桂花村榨溪组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余庆县白泥镇桂花村榨溪组

余庆县唯一一处国家级传统村落桂花村榨溪组,距县城白泥镇14千米,位于一个山坳上,东北下河滨,西南下桂花,两面是高坡,出门就是山,该组居住着上百户人家,依山而居、傍山而耕。村落里树种多样,有6棵百年老树,柏木、樟木、红豆杉;动物种类繁多,有灰胸竹鸡环颈雉锦鸡属、猴子等。这里的155户人家中,有135户居住在全木质结构的房屋中。余庆县白泥镇桂花村榨溪组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余庆县地处贵州东线绿色旅游经济圈和贵州西线红色旅游经济圈中心地带和结合部,于2019年3月6日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截至2023年8月,余庆县拥有有飞龙寨国家4A级景区1家,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乌江回龙渡战斗遗址等3A级景区6家。因电站建设而形成的贵州省第一大人工湖——飞龙湖,湖区34座岛屿星罗棋布,147平方千米的湖上呈现“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景观。

重要景点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位于贵州腹地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境内,总面积96平方千米,是千里乌江画廊一个旅游节点。整个湖区森林覆盖率达78%,湖中峡谷纵深,岛屿众多。这里有天下第一飞龙长廊和亚洲第一高坝、有飞龙寨景区和浪水湾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有神奇飞龙洞和飞龙赤壁岩溶景观等。其中飞龙寨景区为中国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境内的飞龙湖畔西侧,该景区以苗族古寨为中心,以天下第一飞龙长廊龙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核心,以荷花园和飞龙湖山水景观为特色,辐射周边朝阳洞、石家洞、古树林等景点。

余庆第三地生态园景区

余庆第三地生态园景区是县城城区的“城中花园”,紧挨余庆县城。园区总面积2000亩,是全国2800多个县城中唯一的城中生态农业园,园区内占地70亩的湿地公园。园内拥有树、拱桥、木栈道、汀步等景观,兼具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余庆县玉河景区

余庆县玉河景区位于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当地立足资源优势,以茶为“根”、因茶而美、凭旅而兴,景区内有万亩茶海、度假民宿、木栈道、自行车赛事基地等众多景点体验地。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0年6月,余庆县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余庆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余庆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3月,余庆县入选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入选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

2021年6月,余庆县获评“中国最美乡村康养旅居名县”。

2022年11月,余庆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参考资料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8-24

Feilong village scenic area.中国日报网.2023-12-25

走进余庆.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余庆县气候特征介绍.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余庆简介.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4

余庆县行政区划.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25

人口状况(2023).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2022年余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余庆县2022年1-12月经济运行情况.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余庆旅游.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余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信息公开指南.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5

余府办函〔2022〕8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余庆县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2-25

历史沿革.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4

绿色金子----余庆苦丁茶.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9-07

余庆县龙溪镇:“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09-07

余庆县社:辣椒丰产丰收 “火辣”产业别样红.中国供销合作社贵州合作网.2023-09-07

余庆“一绿两新”做优做强产业集群.百家号.2024-01-08

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余庆县人民政府.2024-01-08

余庆——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08-31

贵州遵义市余庆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11-08

第一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余庆县文化旅游局关于严禁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的通告.余庆文旅.2023-11-08

遇见 · 遵义.澎湃新闻.2023-08-27

「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红军长征三过余庆.百家号.2023-12-27

余庆县历史沿革.中国行政区划网.2023-08-27

2020年第六届遵商联盟大会将走进余庆县.百家号.2023-12-27

余庆地理位置介绍.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4

新世纪中国市县全览.中国知网.2024-01-15

​余庆县地形地貌介绍.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30

余庆县自然资源介绍.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4

余庆县多措施推进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遵义市生态环境局.2023-08-30

余庆县:构建生态屏障 守护一江清水.当代先锋网.2023-12-22

太平水库输水管道征地完成.中国遵义余庆政府门户网站.2023-08-30

余庆县太平水库工程建设推进情况.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30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投入试运行.中国新闻网.2023-08-30

余庆县团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情况.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30

余庆县冷水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情况.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30

关兴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30

余庆县魁龙水库下闸蓄水阶段移民安置工作通过自查验收.贵州省生态移民局.2023-08-30

余庆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敖溪河、团结水库、余庆国有林场等县级确权登记单元所有权确权首次登记的通告.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3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国土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服务平台.2024-01-12

余庆简介.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8

红、红、红!余庆11万亩辣椒进入采收期.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9-03

余庆县大乌江镇乌江社区:蜜本南瓜大丰收 集体经济大发展.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9-03

余庆县龙家镇:“小田坎”走出增收“宽路子”.天眼新闻.2023-09-03

余庆县10万亩水稻育苗开始啦!!!.余庆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3

贵州遵义市余庆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09-03

余庆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贵州省林业局.2023-09-03

大灵猫.福建博物院.2023-12-28

余庆乌杨田园良好生态 吸引候鸟栖息.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09-03

暖心!余庆中学师生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今日余庆.2023-09-03

贵州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简介.贵州省林业局.2023-12-22

余庆:加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09-02

遵义市自然保护地名录.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09-03

关于《余庆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公示.余庆县人民政府.2024-01-12

余庆老林河省级森林公园简介.贵州省林业局.2023-09-03

穿山甲被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12-28

​余庆玉笏山省级森林公园简介.贵州省林业局.2023-09-03

贵州省余庆县:雹灾无情 烟草有爱.贵州省烟草专卖局.2023-12-22

村(社区).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8-27

贵州两地最新人事,包括选出两名县委书记.百家号.2023-12-22

余庆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 任免2名副县长.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2-22

领导县政府全面工作.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2-22

余庆县政协主席陈忠祥到龙家镇调研.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2-22

强产业 富村民 美乡村 ---花山苗族乡重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贵州省乡村振兴局.2024-01-15

花山苗族乡: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乡””.遵义市人民政府.2024-01-15

余庆县聚焦“四个强化”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贵州省民宗委.2023-12-28

余庆县关兴镇开展宗教活动场所“6.19”会期安全生产工作.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2-28

余庆茶园面积21万亩,连续5年进入“全国茶业百强县”.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12-22

余庆:做优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遵义日报.2023-10-26

余庆: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百家号.2023-12-22

政策解读.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0-26

余庆县松烟镇:三产融合打通乡村产业振兴脉络.天眼新闻.2023-10-27

贵州风物志|余庆小叶苦丁:苦到深处即是甜.百家号.2023-12-28

余庆县:多措并举 全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天眼新闻.2023-09-04

余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茶产业.多彩贵州网-遵义频道.2023-09-04

余庆县:绿色发展让“生态效应”变“经济效应”.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9-07

聚力首位产业 赋能县域经济|余庆茶园面积21万亩,连续5年进入“全国茶业百强县”.天眼新闻.2023-09-07

余庆:做优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遵义网.2023-10-26

贵州余庆来渝推介 品质民宿为重庆游客提供优质避暑游.金台资讯 .2023-10-26

贵州余庆经济开发区.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12-22

贵州余庆经济开发区.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10-27

【二十大时光】余庆:奋进绽芳华 展翅谱华章.中国网.2023-10-27

余庆县义务教育发展情况(2022).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0-27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余庆县人民医院.2023-11-08

余庆县推进扶贫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西部文明播报.2023-11-08

余庆县2023年“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百家号.2023-12-28

余庆县文化馆.遵义市文化馆.2023-11-08

余庆县图书馆.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11-08

余庆县体育事业发展势头强劲.潇湘晨报.2023-11-08

城乡建设.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8

余庆县林业局工作职责.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31

余庆:探索医养融合 唱响最美“夕阳红”.金台资讯.2023-11-08

余庆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8

余庆县:陆路纵横南北,航运通江达海!.天眼新闻.2023-11-08

“四好公路”勾勒乡村振兴新画卷.金台资讯.2023-11-08

余庆县新能源公交车使用及覆盖范围情况统计.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8

【综合】传承传统文化!贵州各地龙灯舞动闹新春.多彩贵州网.2023-11-08

锣鼓引子(余庆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8

贵州省省级保护单位名单.普安县人民政府.2023-11-09

基层院信息.余庆县检察院开展革命遗址保护专项活动.2023-11-09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3-11-09

遵义市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公示.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11-09

余庆县龙家万丈坑红军烈士遇难处遗址.中国军网.2023-11-09

贵阳增补四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阳发布.2023-11-09

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14处 其中贵阳市占4处.贵阳网.2023-11-09

余庆县回龙场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中共贵州省党委史研究室.2023-11-09

史海钩沉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廻龙场渡口.遵义市纪委监委.2023-11-09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大乌江廻龙场战斗遗址铭刻中国红军“长征精神”.人民资讯.2023-11-09

贵州余庆:讲好红军故事 传承红色文化.文旅中国.2023-11-09

1997年余庆县行政区划.中国小康网.2023-11-09

余庆县文化旅游局:三措并举抓好非遗文化传承工作.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8

余庆龙灯(余庆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第二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花灯戏(普定县、独山县、黔西县、福泉市、印江县、花溪区、遵义市、余庆县、石阡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第二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矮人舞(余庆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黔北打闹歌(余庆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第二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泥塑(余庆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第五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金钱棍(龙溪钱杆舞)(余庆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第五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蚌鹤舞(余庆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第五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第五批省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1-09

余庆龙灯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余庆矮人舞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黔北打闹歌基本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余庆特色菜品.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樊家狗肉.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飞龙洞庙会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余庆花灯戏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耍锣鼓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桥底麻糖工艺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牛气冲天”的非遗传承人:黄真辉.贵州文化网.2023-11-09

泥塑工艺简述.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大乌江泡辣椒.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大凉山米精米.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11-0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五批 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住建部.2023-08-29

新闻.中共遵义市委政法委员会.2023-08-29

余庆县:多措并举 守护传统村落消防安全.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9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8-27

遵义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08-28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8

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飞龙寨景区.中国遵义余庆政府门户网站.2023-08-28

余庆这些美景,你都去过吗?.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8

都市第三地生态园.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8

余庆这处山地公园亮了…….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8

余庆名贤李光斗.贵州政协报.2023-08-27

黄泽富.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6

遵义作家冉正万获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新华网贵州频道.2023-12-22

“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出炉.中国小康网.2023-08-26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8-2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卫健委网站.2023-08-26

余庆入选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中国遵义余庆政府门户网站.2023-08-26

余庆获评“中国最美乡村康养旅居名县” .余庆县人民政府.2023-08-26

关于命名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