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峡江县

峡江县

峡江县,江西省吉安市下辖县。地处赣中腹地,位于吉安市北部,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县吉水县,西靠吉安县,北、西北与新干县、新余市接壤。因巴邱镇玉峡两岸群峰夹赣江,江面狭窄而得名。南北长约39.5公里,东西宽约64.5公里。位于北纬27°27′50″至27°45′20″,东经114°53′21″至115°31′57″之间。全县总面积1297.8平方公里。 截止2022年末,峡江县户籍人口190536人,常住人口149993人。

峡江县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县境内地势由南东、北西部向中部赣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峡江地属九江郡新淦县。明嘉靖五年(1526)四月,析新淦扬名、断金、玉、善政、太平、安国六乡24都置峡江县,属临江府。民国三年,改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废道,复归江西省直辖。1949—2000年,先后属吉安区、吉安专区井冈山市专区、井冈山地区、吉安地区。2000年5月11日,属吉安市辖至今。

峡江县的主要产业是生物医药和机械制造,此外峡江县也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是全省林业重点县。通过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生物医药+中医农业+康养旅游”为支撑的特色大健康产业。2022年,峡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29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6875万元,第二产业423976万元,第三产业4621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4:41.4:45.2,人均GDP69058元。

峡江县内道教源远流长,道家文化氛围浓厚,生态资源丰富,有着发达的生态旅游业。县境内有玉笥养生谷、金坪民族乡风情小镇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3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全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峡江会议旧址和省级重点文物摩崖石刻等。同时还有峡江玉笥山传说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2015年,峡江县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名称来历

峡江,别称玉峡。峡江处于赣江要冲,地势险要,江水回澜,形成长达六、七里的深潭,江面狭窄,流水急湍,峡江因此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夏、商、西周时,峡江县属扬州市地域。

春秋时期姬匄六年(公元前514年)属吴。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吴亡归越;周郝王九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转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于峡江地域设置新干县,隶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九江为淮南国,领九江、庐陵郡、衡山、豫章四郡。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新淦改属豫章郡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豫章为九江郡,改新淦为偶亭县,峡江地尽属。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改偶亭县为新淦,峡江归隶新淦。永元八年(公元96年),析新淦、庐陵地置石阳县,峡江境域赣江以东地属石阳,以西地仍属新淦。三国吴后主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析新淦、石阳地县境首置巴丘县,属庐陵郡。

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巴丘县改属豫章郡。

刘宋、齐、梁、陈时期,巴丘均属庐陵郡

隋唐五代时期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庐陵为吉州,撤巴丘、石阳县按原属并入新淦、庐陵县。以巴丘为镇,名峡江镇。峡江地尽属新淦。

唐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朝廷分天下为十道,江西省全境包括峡江尽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江南分东西道,江西为江南西道所属。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属新干县

五代十国时期,为南唐所统,具体行政区划无变化。

宋元明清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新置临江军,领袁州新余,筠州清江,吉州新干(淦)三县。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为东西路,峡江随临江军归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四年(公元1277年),立行中书省,并改军为路,峡江归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临江路新干县。元贞元年(公元1369年),升新干县为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96年),初改路为府,降州为县,设巡检司,是为临江府新干县峡江巡检司。成化四年(1468),知府陈浩始奏设县分治事;弘治十四年(1501)知府吴叙、正德十三年(1518)知府戴德儒也多次勘实申报设县分治,均未果。嘉靖初,临江知府钱琦再次建议立县,获允,并赐名峡江。嘉靖五年(1526),析新干扬名、断金、玉笥3乡和善政、太平、上安国乡各一部分共24都正式置峡江县,治所巴邱镇从原址移至凤凰山下,县署初设陈侍郎宅。

清袭明制,峡江建置隶属并无变换。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峡江县直隶江西省管辖。民国3年(公元1914年)夏,省下置道,江西全省为分为四道,峡江改属庐陵道。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秋废道,复归江西省直辖。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分全省为牛三行政区,峡江隶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1935年又改全省为八行政区,峡江县属第三行政区。直至新中国成立再无变化。

1949年7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一师攻占县城,峡江县解放,峡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归属于1949年6月30日成立的吉安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9月,吉安分区改吉安区;1955年3月,改吉安专区;1968年2月改井冈山专区;1971年1月改井冈山地区;1979年7月改吉安地区

1997年7月1日,峡江县治所从巴邱镇迁至水边镇。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峡江县属吉安市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峡江地处赣中腹地,位于吉安市北部。位于北纬27°27′50〞~27°45′20″,东经114°53′21″~115°31′57″之间,南北长约39.5公里,东西宽约64.5公里,全县总面积1297.8平方公里。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县吉水县,西界吉安县,北与西北与新余市接壤。县治所于1997年7月1日由巴邱镇迁往水边镇,北距省会南昌市147公里,南至吉安市74公里,西北离新余75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气候特征

峡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40.3℃(1991年7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9.1℃(1997年12月29日)。无霜期1991年到2005年年均287天,最长337天(1994年),最短260天(1991年)。年均日照时数1705小时,年均降雨量1647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103毫米(1997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1301毫米(1991年)。

地质

地层

县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齐全,出露较好。地层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仅缺奥陶系、志留系、白垩系、上第三系等。最老地层晚元古界神山群和震旦系,散布在县内约三分之一地区,组成区域褶皱基底。最新地层新生界第四系,出露范围不甚广泛,主要分布于赣江及其I级支流河谷地带以及部分山间盆地。其余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泥盆纪、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

岩浆岩

县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以各类侵入岩为主,火山石不多见,仅在晚侏罗系鹅湖岭组中见及。基性岩、超基性岩和花岗岩有不同程度分布,以花岗岩分布最广。在地质时代上,晚元古代早期、三叠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都有不同类型岩浆岩形成,以二叠纪岩浆活动最强烈,为主要岩浆活动时期。在地理分布上,晋宁晚期岩浆岩类分布于县境东部,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岩浆岩类分布于西部。各时期岩浆岩成因各异。

构造

县境位于华南褶皱系东北域,经历喜马拉雅山脉燕山(晚三叠世以来)、印支―华力西(泥盆纪、中三叠世以来)、加里东―晋宁(震旦纪到志留纪)等构造旋回,形成以加里东地槽褶皱为主的不同构造层。一系列构造形变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二者表现出不同形态、性质和组合特征。

地形地貌

峡江县境处华南褶皱系东北域,属江南丘陵区,全境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境东桐林五朵梅花主峰(海拔644米)为县境最高地,境北仁和涂家赣江河峪(海拔26米)为县境最低处。四境多以山峰为界。赣江呈北东向纵贯县境中部,两岸地势较低。全县地貌可以成因分为低山、丘陵(岗阜)、河谷冲积阶地3种。低山,主要分为东部和西部山区,面积176.2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在海拔高度100—300米之间,面积795.9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62%,是县内主要地貌;冲积阶地,不对称分布于赣江及其I级支流两岸,略向河谷倾斜,组成I—II级基座阶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

土壤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峡江全县土壤共有5土类、11亚类、46土属、110土种、157变种。5土类中,水稻土为县内主要耕作土壤,面积约38.46万亩,主要分布在桐林、马埠、福民、巴邱、水边、仁和、戈坪、砚溪的丘陵沟谷地带和赣江和沂江沿岸;潮土为县内主要旱作土壤,面积约1.78万亩,主要分布在赣江沿岸、沂江中下游;草甸土面积5206亩,质地粗细不一、土壤肥力强,主要分布在离河较远、地势较高的沿河滩地,以及靠近河床的沙洲;紫色土面积约1.16万亩,主要分布在马埠西汉、芦溪、凰洲、固源一带的长形岗地和田间低丘;红壤有139.63万亩,占全县面积71.72%,主要分布在全县山丘,以及罗田、沙坊、金江、戈坪、巴邱、水边、砚溪等局部轻度水土流失区。

水文水利

水文

峡江县境内河道均属赣江流域。赣江峡江段全长38公里,河面宽350~1000米,年平均径流量473.2亿平方米,峡江县境内流域面积486.75平方公里。县境内还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3条主要的赣江一级支流,流经峡江七个乡镇,全长183公里。沂江主河长100.5公里,集水面积978平方公里,其中峡江县境内全长约30.4公里,贯穿马埠镇曾安、马埠、夏塘等7个村委。黄金江全长45.8公里,其中峡江境内42.7公里,境外3.1公里,流域面积314.59平方公里。西起吉安县油田镇香花坑山麓,东至峡江县罗田镇的江口朱家村注入赣江。盘龙江峡江境内全长36.7公里,流域面积293.2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93.26平方公里。流经峡江县砚溪镇虹桥、砚溪等城镇于乌口汇入赣江。

水利

到2021年,峡江县于赣江峡江段建有巴邱镇、仁和、福民、乌口、江家5条防洪堤、全长27.4公里,保护耕地2.18万亩、人口5.58万人。建有罗田、水边、马埠、戈坪、金江、砚溪、沙坊七个防洪工程,治理河段61.6公里。沂江干流上建有马埠、大西头两座水电站,支流上建有藤坑、峡江县幸福水库两座水电站;此外黄金江干流上建有万宝水库三级电站,盘龙江干流上建有万能电站,盘龙江支流上建有雁头陂水电站,全县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470千瓦,年均发电量1600万度。

到2021年,全县有中型水库2座,另有1座中型水库已完工待验收(石洞),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112座,山塘1553座,引水工程144处,提灌站69座,装机容量957千瓦。全县水利工程蓄水量达13828万立方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1.2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8万亩,其中蓄水灌溉面积20.12万亩,引提水灌溉面积4.56万亩,旱涝保收总面积17.34万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2019年峡江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峡江县有:耕地23331.81公顷(35.00万亩);园地4047.7公顷(6.07万亩);林地83634.13公顷(125.45万亩);草地405.19公顷(0.6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96.74公顷(7.9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093.32公顷(4.64万亩);湿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106.66公顷(13.66万亩)。

矿产资源

峡江县境内矿物品种较多,各时代的岩浆和构造运动,使不同地层赋存不同的矿物。截至2021年底,全县已发现矿产有25种(含亚种),矿种有煤、、铅、、钴、锰、、钨、金、银、稀土、水泥用大理石、建筑用石(材)料、饰面用花岗石、玻璃用硅石、瓷土、硅线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及水气矿产——矿泉水等。查明资源储量11种,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地43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16处、小矿22处。铜、铅、锌、锡、金、银、碳酸钙、煤等矿物主要分布在赣江东岸部分地区。铁、钨、铀、稀土、花岗石等矿物主要分布在赣江西岸部分地区。硅石集中分布现象不明显。主要的金属矿物是铁矿保有储量1272.62万吨;非金属矿物主要是饰面用花岗石,保有储量343.30万立方米,硅石保有储量411.60万吨,水泥用大理石保有储量232.10万吨,高岭土保有储量108.30万吨。

森林资源

全县森林覆盖率65.1%,活立木总蓄积为6576306立方米,分布如下:林地面积为73975.1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为70548.8公顷、蓄积为6522732立方米;竹林面积为3426.3公顷、株数为12006226根;疏林地面积为74.1公顷,蓄积为1633立方米;四旁树株数为356666株、蓄积为18399立方米;散生木株数为304753株、蓄积为33542立方米。

水资源

峡江县水资源总量11.31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总长567.48公里,河网密度0.441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865毫米,地表水总量505.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75545.94千瓦(其中赣江干流62000千瓦),地方可开发量7340千瓦,已开发电能4540千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峡江县境内有青苔、蕨类、裸子、被子植物门约有220科、790属、1400种左右,包括福建观音座莲金毛狗八角莲庭园白发藓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分为:油脂油料类,如乌桕蓖麻油茶油桐等;材用类,如马尾松湿地松孟宗竹等;淀粉类,如甜储、橡果、百合、板栗等;果类,如桃、李、梨、桔等;花卉类,如杜鹃、桂花、梅花等;风景林类,如桧柏水杉龙柏、泡桐等。峡江有大量药用类植物,有中草药材259种、89科、137属。县内传统药用植物有黄桅子、湘蕾金银花、积、钩藤、茯苓;稀少者有:木栏、吴芋、龙胆草。县内还有牧草种类约有107种,浮游植物6门42种。

动物

峡江县有脊椎动物有31目85科285种,动物种类丰富。野生鸟纲主要有:环颈雉、画眉、翡翠黄雀、黄鹏等。兽类主要有:豺、狼、虎、豹、鹿、獐、、野猪、水獭亚科等。峡江县境内常见的保护动物有猴面鸟(草属鸟类),多次获得民众及有关部门救治。

全县鱼类有鲱科、银科、鳗鲡科鲤科花鳅科等15科6种,绝大部分分布在赣江,包括凤尾、大银鱼、中华倒刺塑、花鳅大眼鳜花手巾鱼等。以、鳜、等驰名全省。县区是赣江流域重要渔区之一,县城至蒋沙段赣江最低水位保持在7~8米,是良好的鱼类越冬场所。主要越冬鱼种有、青、鲤、三角编等。

县境内有蚕、蜂、螳螂凤蝶总科、蜻蜓等虫类。浮游动物中,有轮虫9种,原生动物4种,枝角类4种,挠足类3种。有多种蛇类,如银环蛇眼镜蛇属腹蛇菜花原矛头蝮乌梢蛇黄精条、滑鼠蛇、水蛇、中国水蛇忧遁草黑眉锦蛇等全县见及。

县内产鳖科、龟、蟹虾类、蚌类、腹足纲等。赣江水域底栖动物丰富,主要有:三角蚌、褶纹冠蚌、长蚌、锥蚌、背瘤丽蚌扭蚌、黄蚬、方形环棱螺中国圆田螺。20世纪70年代后,在赣江水域炸鱼屡禁不止,底栖动物资源遭到破坏。两栖动物虎纹蛙、青蛙、蟾蜍石蛙等。

生态功能区

峡江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

峡江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中部,江西第一大河流赣江的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4′03″~115°09′37″,北纬27°27′48″~27°33′11″。是赣江中下游乃至鄱阳湖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峡江县域范围内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赣江峡江段、黄金江沙坊段及其周边地带。公园东西宽约8.9km,南北长约9.9km,总面积为1821.0h㎡。是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积极开展科普宣教、科研监测,适度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

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赣江峡江段水域,何家至与新干县交界处,包括砚溪水支流和象口水支流,地理坐标范围在115·11'21''E-115·20'33''E和27·35'17''N-27·41'48''N之间。保护区总面积177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12公顷,实验区面积86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鱼)。

自然灾害

峡江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台风、冰雹、低温冰冻、山体滑塌等。最近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在1997年7~8月,期间连遭三次洪涝袭击,三次降水量分别为205.6、194、228毫米,损坏房屋1563间,倒塌160间,毁坏耕地173.33公顷,受淹作物9333余公顷,损失粮食1.75万余吨,三次洪涝直接经济损失1.92亿元,为历史上罕见的三伏期间洪涝灾害。

行政区划

截止2021年末,峡江县辖6个镇,5个乡,共11个乡级政区;辖有85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会;下设986个村民小组。

政治

现任领导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2年末,峡江全县常住人口149993人,比上年末增加3727人;其中城镇人口76913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28%。全年出生人口1204人,出生率8.13‰;死亡人口1114人,死亡率7.52‰;自然增长率0.61‰,比上年下降了4.85千分点。另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总户数65454户,户籍人口190536人,其中城镇人口73627人,户籍人口城镇率为38.65%。

民族构成

峡江县主要民族是汉族,解放前县内居民全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少数民族逐渐迁入县内。县内有全省唯一的多民族乡——金坪民族乡,截至2021年,有京、侗、瑶、壮、傣、苗、彝、八个少数民族人口1098人,其中京族人口占全国京族人口的1%。

语言

峡江方言系赣语区吉安片,可分为巴邱话与水边话2个小语区。巴邱语区包括巴邱镇和巴邱、砚溪、戈坪、金江、罗田、沙坊、福民7个乡镇;水边语区以水边镇老派语音为代表,包括马埠、桐林、仁和3个乡镇。2小区语法结构相同,词汇相似,但语音有异。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峡江先后接纳了沪、湘、浙移民及上海市南昌市吉安市等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逾万人,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一些外地方言词汇渗透到峡江方言之中,使得峡江方言词汇不断丰富。

宗教信仰

截止2023年,峡江县现存主要宗教是基督教,佛教以及道教。县内道教源远流长,东汉永和六年(141年)道教始正式传入县内,鼎盛时期道教活动遍布玉笥山。到现代,玉笥山道观已成为峡江县著名景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内佛教始于南北朝刘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宝公和尚重修东平寺;文革期间佛教活动一度停止,1979年开始恢复。县内基督教(天主教)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传入,民国34年停止。基督教(新教)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传入峡江县,在县城建福音堂(今县供销社内);民国16年前,基督教活动处兴盛时期,其后,活动渐衰;到解放时,基督教活动停止,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新发展,现有三座基督教堂及一处教会。

经济

综述

峡江县历史上是传统的农业县。到了现代峡江县的主要产业已经发展为了生物医药和机械制造,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首位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为主导产业的“1+3”产业体系,构建以“生物医药+中医农业+康养旅游”为支撑的大健康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地。

2022年,峡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295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36875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23976万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62100万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13.4:41.4:45.2,人均GDP69058元。

第一产业

峡江县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农业内部结构又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此外还有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烤烟、棉花等经济作物。另外峡江是全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也占第一产业相当的比重。近年来,峡江县形成了林+药、林+果、林+养、林+游等多种林下种养产业模式,共发展林下经济基地47.7万亩,建立中药材、茶果等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5个,林下经济年总产值达6.4亿元。

2022年,峡江县农业总产值26571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63%;粮食种植面积54.198万亩、比上年增长0.07%,实现粮食总产量205387吨、增长-1.7%;蔬菜播种面积80085亩、增长5.9%,蔬菜总产量112433吨,增长4.6%;中药材种植面积20498亩,增长0.1%;油料作物总产量6165吨,增长4.5%。全年肉类总产量27529吨,家禽出笼541.7万羽,水产品产量11261吨。

第二产业

机械制造是峡江县经济总量占比最大的主导产业,相继配套引进了50家生产铜、铝、铁、银、钯及机械制造等金属加工及机械制造企业。为配套发展机电制造及产业链集群,峡江县县建设了机电产业园,重点发展金属压延项目和机械制造项目。此外,生物医药也是峡江县的传统支柱产业,2022年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9.2%。县内形成了覆盖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提取及中成药、医疗器械等多门类、多品种的产业体系。2014年,峡江县获批“江西省医药化工产业基地”。2022年,峡江县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专注于医药、医疗器械、医美、特医食品四个细分领域,前端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后端主打康养旅游,推进三产互动互融发展。

截止2022年,峡江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家,新增入规3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其中采矿业增长-25.7%,制造业增长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7%。2022年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141家,吸纳从业人数731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2207245万元和177231万元。

第三产业

峡江县的主要第三产业是旅游业。峡江县旅游产业发展先天条件优异。一是有着自然生态禀赋,围绕农林业发展了许多生态旅游项目,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发展“林+养”“林+游”的融合产业富。二是有着文化根基,利用红色资源、古村遗迹、民族元素。三是医药健康产业的支持,打造玉笥养生谷、金坪热敏灸小镇两个旅游集聚区,推动“种食药医养游”联动发展。截止2021年,峡江县建成省4A级乡村旅游点1个、3A级7个。

2021全年,峡江县共接待游客319.2万余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36亿元,增长25%。2022年,峡江县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分别为575870.3万元、402976.7万元、2200.3万元和49442.3万元,分别增长19.4%、7.0%、6.7%和3.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23015万元,增长9.9%。

重要企业

峡江县和美药业有限公司

峡江县和美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家I类抗癌新药研发生产企业,拥研发团队共有70人,其中海外博士及高级职称专家10人。具备技术前端,构建了完整的首创药研究链,获得国外授权专利100多项。开发产品高端,正在研发的数十个品种都是具有全球专利保护的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其中治疗肺癌乳腺癌、牛皮癣、肠炎肝癌5个1.1类新药已获得临床批文,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国内进行了临床试验。到2020年,公司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8项、国际专利29项,成为江西省省唯一具备持续开发I类新药能力的企业。

社会

教育事业

截止2022年末,峡江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8所,在校学生33831人,教职工3196人,专任教师1929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817人,教职工58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4533人,教职工312人;普通初中12所,在校学生8083人,教职工612人;小学11所、教学点29个,在校学生13528人,教职工1463人;幼儿园43所,在园幼儿5870人,教职工751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为10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为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7%。

文化事业

截止2019年,峡江县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15个。峡江县图书馆现有古籍共计468册,其中包括《临江玉峡三孔文集》,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

截止2023年6月底,县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共计808场;县文工团送戏下乡61场;县图书馆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阅读活动、宣传服务周、“强国复兴有我”系列活动,服务群众达上万人。文艺创作作品中,获省文化馆4个奖项,县文工团新编小戏小品剧本《承诺》参与第八届小戏小品调演。

医疗卫生

截止2023年6月,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4所,其中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民营医院3所,疾控机构1所下生监督机构1所、乡镇卫生院11所,门诊部2所、医务室3所、个体诊所22所,村卫生室158所(其中产权公有74所)。全县编制床位数850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4.47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由2015年896人增加到1046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490人,注册护士526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由2015年的3.58、1.22、2.01分别增到2020年的5.51、2.58、2.77人,全县每万人口配备3.16名全科医师。

社会保障

2022年,峡江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319人,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201人,全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521人;到2022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58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17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429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131人;2022年度全县城镇低保对象867户1410人,农村低保对象4149户6806人。2023年,全县有已备案的养老机构13家,其中公营10家,民营3家。截止2022年,共有养老床位731张。

生态环保

2021年,峡江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较2020年提高6.6%。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赣江峡江段基本保持II类水,沂江峡江段常年保持III类水,省控、县界断面未出现V类及劣V类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7252.63吨,综合利用率100%。

交通

综述

峡江地处赣中腹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水、陆、铁交通优势兼得。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南北穿境而过;水上交通便利,距县城10公里的赣江峡江段,常年通航,可达南昌市、九江及长江各港口。峡江赣江大桥已于2004年7月3日竣工通车,将河东河西连为一体,为构建县域半小时经济圈,形成畅通的交通网络奠定了基础。县城距省会南昌137公里,距吉安市城中心70公里。从峡江出发乘车前往上海市杭州市温州市长沙市福州市合肥市、南京、广州市厦门市等地12小时内均能抵达。境内乡村公路网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

公路

到2020年底,峡江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440.1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一条,为樟树—吉安高速公路,合计34.5公里;国道2条,为G105线和瑞安至友谊关G322线两条国道,合计54.884公里;省道有3条,为峡江至万福S315线、新干三湖至永丰龙岗S219线、石境至镇岗S223线三条省道,合计106.947公里;县道9条,合计135.432公里;乡道46条,合计326.055公里;村道743条,合计782.357公里。“十三五”期间,峡江县实现了全县11个乡镇圩镇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全县86个建制村通行公路路面宽度达5米以上,所有村组至少通一条水泥(油)路,基本实现了各级公路的互联互通。

2022年度,峡江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166.375公里,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37.6公里,安保工程1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185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362万吨,货运周转量1205621万吨公里。

铁路

截止2020年末,峡江境内共3条铁路线,运营总里程约59公里,其中客运线路2条,为京九铁路(客货两用)、昌赣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境内铁路里程38.36公里。其中京九铁路20.64公里,昌赣高速铁路17.72公里,可满足峡江至江西境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浩吉货运专线为过境铁路,境内线路长度20.72公里。全县铁路密度达到2.96公里/百平方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为100%。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运营开行动车组列车日常线31对、周末线2对、高峰线5对,其中峡江至南昌共有7对线路,日间最快运行时间40分钟。借助昌赣高速铁路建设,峡江高铁客运站于2017年12月开始改造,2019年7月改造完成正式启用。随着昌赣高速铁路和峡江站改造升级工程的完成,峡江县实现与南昌市赣州市省内两大城市高铁直达。

航运

峡江县水路交通便利,赣江水系的通航里程达2477km,航道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干流(江西段),位居江西省第二。赣江峡江段,南起朱家村,北至长排,由南向北穿境而过,航道里程达38公里,河面宽350~1000米,年平均径流量473.2亿平方米,规划为三级航道,可常年通航,可达南昌、九江及长江各港口。2020年,峡江县有货运船舶96艘,载重15万吨,上缴税收约1.9亿元,连续12年列吉安市第一,位全省前列;有水路运输企业7户,共有省际营运船舶49艘,154459载重吨,平均单船3152.22载重吨,拥有全市最大一艘运输船舶计10711载重吨;此外还有区内有限效登记运砂船舶23艘,总吨8675吨,平均单船吨位377.1载重吨;运力结构比较优化,截至2022年,峡江县水路运力总量位居吉安市全市第一。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底,峡江县共有2家城乡公交营运企业,共3个公交综合场站,公交车辆78辆,在职员工规模超过100人,运营线路38条,运营总里程约895公里。电动车公交车替代燃油车稳步推进,新能源车36辆,占比46.2%,充电桩10个。2022年,全县新投入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新建公交招呼站0个,农村客运通达率已达100%,营运客车辆51(其中新能源公交车46辆),营运货车10176辆。

人文

综述

峡江自古民风敦厚,注重礼仪。世代多以耕织为业,极少从事工商。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一方特定的习俗和信仰。由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和山川地域的差异,境内各地的习俗信仰又不尽相同而呈现多姿的风采。截止2023年1月,峡江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9处,县级保护单位17处。到2021年5月,峡江县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

文物古迹

峡江会议旧址

峡江会议旧址位于峡江县巴邱镇横街100号,坐西向东。占地总面积6063.67平方米。1987年12月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命名为吉安地委、行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末,原称“怡顺堂”,旧属陈姓私宅。峡江会议于1930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此召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9月间二打长沙市,久攻不克撤围,10月初夺取吉安后,移师北上向袁水流域推进途中的重要会议。峡江会议作为一次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奠定正确军事路线的思想、理论基础的重要会议而永载史册。旧址通过珍贵的文献资料、历史文物、历史照片、油画、雕塑的蜡像的形式再现峡江会议召开的情景。

梅元支部旧址

梅元支部旧址始建于清末,阁楼式建筑,上下共4层,每层收缩比例较大,下层为砖结构,其它为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306平方米。1928年,魁星楼被地方反共武装纵火焚烧,使阁楼部分受损,民国末期,经修复至今。梅元支部于1928年2月成立,是峡江革命创始人廖子清成立的峡江第一个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峡江革命如火如荼,发展党员38名,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30年4月,河西(除县城及周边10公里内)广大农村全部为红色区域。区、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并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同年10月,2000多热血青年跟着朱德总司令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在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粉碎敌人“围剿”的斗争中,梅元支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位于峡江县罗田镇罗田村委张家村,面积159.93平方米。按凹凸成三阶,自上而下分别镌刻了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明朝陕西省监察御史张旭贵州省道监察御史张魁、浙江省道监察御史张学文御赐敕令。全楷书,大者盈尺,小者寸余,共有一千多字。字体端正清秀,略有漫。

明代村里一张姓人家一门出了三位监察御史,均“以察为命,以言为职”,为官清正廉洁,朝廷特颁恩敕嘉奖。张氏为彰显隆恩,将朝廷敕令刻在鸡冠山西面摩崖上。鸡冠山摩崖石刻记录了张家村张氏三人同为监察御史且均受到朝廷恩敕的特殊历史,为研究明代摩崖石刻造型技术提供了实物例证,有重要研究价值。2018年3月,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保护单位。

峡江五眼桥

峡江五眼桥位于峡江县巴邱镇洲上村委蛟岑村西南300米处,东西走向,原桥为四墩三孔,均为麻石砌筑,长39.6米,宽3.6米,中孔略高为6米,跨径9.7米,左右两孔略低为3.5米,跨径7.2米。桥为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李师白(今戈坪乡芳洲村人)修建,原桥为两眼,后桥塌,重修时缩小桥拱跨径改为三孔,但桥名沿称“两眼桥”。历经300余年,保存完整。1984年7月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2021年5月,峡江县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

峡江米粉的制作工艺

据《峡江严氏族谱》记载:浙江桐庐严氏第二十二世严陶为峡江稻米粉的创始人,1368年,陶公的曾孙严日勤移居峡江龙下村,以制米粉为业,600余年来,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一直在龙下严氏一族以家传或师承方式世代传承,至今仍有第三十四世严氏12户传承人,坚持用传统方法生产米粉。龙下村也成为峡江传统米粉的主要产地。 

峡江米粉的传统制作工艺有十余道生产工序:选用优质晚米,用井水(龙下村挖建一座深20米,直径为2.8米的专用水)用竹篮清洗干净,放到陶缸保持温度在20度左右,经过10天10夜的浸泡,和着水磨成米浆,再用纱布滤去水份,然后装在竹筛里等第二天清晨起来,制成粉团放到锅里煮至下沉2厘米后捞起,放入石臼中,用特制的木棍进行捣,使其成为韧性极强的米馃,放入木榨机榨成粉丝,再经清水浸泡7~10分钟,摊放在竹排上晒到一定程度(开浆2-3次)后凉干,最后用稻杆扎把打包即为成品。

峡江打蚌壳

峡江打背角无齿蚌历史悠久,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神话舞蹈传承至今,鲜为人知。据载(县志)在赣江中游,峡江段的龙王庙(县水文站上处),座落在赣江两岸的高山峻岭脚下,此处河水极深,清澈透明,古有仙水宝地之美称。每年的三、四月,大海里的鲥鱼必须迴游到赣江中游峡江段龙王庙产卵。据说,此处住有渔翁和渔徒二人,在一次夜晚网渔时,经过多次较量打捞出了一个巨大蚌壳,此蚌打捞出水面后,闪闪发亮,一瞬间竟成一位容貌如仙的女子,并与渔徒结为夫妻的美丽神话。此舞蹈根据这爱情神话而演变。

峡江打蚌壳传统舞蹈,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中国ISBN1992年首版),2001年《中华舞蹈志·江西卷》记载的民间舞蹈中。同时,在该《集成》卷《全省民族民间舞蹈调查表》中,1995年列入《峡江县志·文化篇》。2010年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峡江玉笥山传说

玉笥山传说,是千百年来流传于峡江县玉笥山地区的神奇民间故事。主要介绍玉笥山的得名、由来、风物、习俗等,通过道佛高士、神仙圣人、官宦书生、名人隐逸、庶士百姓等传奇故事。

玉笥山最盛时有一池、一阁、二宫、二祠、二桥、三园、三庵、六宅、九亭、十二台、二十一观、三十六坛、三十二峰,有五百道士在此修行,唐、宋、明香火最旺。每个景观都有动人传说,这些传说有道佛神仙、精怪,有人间名人高士,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道德理想、处世价值、人格魅力,有神仙惩恶扬善;有僧道行善积德、普渡众生;有贪官恶霸欺压百姓被惩罚;有文人落难隐世、有举人金榜许愿、有人墨客赋文题诗;有百姓平民渔、樵、耕、读;有道士修炼飞升、点石成峰,有隐士捣药炼丹为民治病、驱除瘟疫等优美传说。这些传说成为庐陵文化的一抹亮色,是江右文化、赣江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民间传播,延续了玉笥山口头文学的传承,哺育教化文明。

习俗

峡江县自古民风敦厚,注重礼仪。县内生产、生活和时令习俗与全省各地变化不大,衣着,饮食、居所、农耕、时令、婚丧嫁娶大多延续传统仪式。特色风俗主要有以下一些:

花鼓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在春节期间唱花鼓戏盛行。春节开台,先在村内演唱,农历正月初二后走乡串村巡回演出。白天演短戏(折子戏),夜晚唱全本,称“打夜台”。各地村民,在此期间,邀集至亲好友看戏聚会。一时,家家亲朋满座,遍设宴席,形成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场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花鼓戏班,改称业余剧团,花鼓戏被采茶戏所代替。

撑滚龙

撑滚龙是春节期间的主要游艺活动。滚龙有七节、九节、十一节,最多十五节,只能成单数。旧俗“不过八朝不起灯”,即正月初八后各地才出灯。在农村,龙灯队以锣鼓声相随,先绕本村田亩地界一圈,叫“游”,又称“踩界址”。然后出村拜年。城镇多以行业出灯,各商号以鞭爆接灯,灯队闻声即停止前进,在商号前滚舞,店主给龙披彩,并赠以红包。

饮食

峡江人民历来嗜辣,咸、酸、甜、香兼用。菜肴有鲜、干、腌、小四类。鲜即新鲜蔬菜,鱼、肉、禽、蛋等;干即豆角干、芋头干、笋干、萝卜干、冬瓜干、干辣椒等;腌即腌制猪牛肉、火腿、鱼和鸡、鸭、鹅等;小即盐渍小菜,主要有腐乳、豆角辣椒、大蒜擦菜、酸榨菜、黄豆酱等。风味独特,是佐餐的佳品。特色美食主要有米粉、煎豆腐、丝糖等。

峡江传统米粉

峡江传统米粉始创于南宋初年,誉为“忠贞米粉”,明代列为贡品,2007年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家传”或“师教”方式延续,以优质晚米为主料,采用龙下村水源,经过发酵、滤浆、熬制、搅拌、扯拉、扎捆等工序制成。峡江传统米粉洁白细嫩、久煮不糊、久炒不碎、余香绵绵,有煮、炒、蒸、油炸和凉拌等吃法。

煎豆腐

又称油豆腐,为峡江传统名产,生产历史悠久。清同治十年《峡江县志》载:“峡邑豆腐最佳,以油煎者为名,煎腐其味尤胜于他处。”制作工艺,经浸泡豆子去壳、磨浆、煮浆、滤浆、点浆(适量石膏)、包扎、压榨而成豆腐,再将豆腐切成小方块,投入油锅中煎炸。待豆腐膨化、浮面,外壳发硬,内心煎空,捞出即成。该豆腐色泽金黄,外圆内空,表面光润。制作精良的油豆腐可保存数月而不腐。

店头丝糖

店头丝糖为峡江特产。因产于水边镇店头一带,故名。每年11月开始制作。制作工艺,将白糯米充分发酵后压汁,大火煎熬,水蒸发到一定程度,锅中糖汁开始起泡,熬至糖水滴入冷水中立即凝结即可。将胶状糖液盛进陶钵,放在清水中冷却,然后倒入一大晒盘内,6-9人围坐用力拉扯,反复倒转,直至将糖丝拉成头发丝状,用手指团成长约3厘米小圈,盛进圆木桶,倒入熟干生粉拌和即成。该糖丝色白,细如发丝,松脆滑润,香甜可口,入口即融。

特产

青池蒿菜

峡江蒿菜是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的特产。茼蒿2002年经江西省农科院引进自日本,到2023年蒿菜产业已成为峡江县五大特色农业之一,全县有4000多农户种植蒿菜,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峡江县成为江西省最大蒿菜生产基地。“青池蒿菜”系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种植,色泽金黄,纤维细小,韧度适中,不塞牙齿,内含人体必要的多种营养物质,是老少皆宜的美味,被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

赣花山茶油

赣花山茶油是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的特产。赣花山茶油其颜色浅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山茶油是中国特有的食用油,又名山茶籽油、茶树油、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山茶油是世界最好的食用油之一,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中国政府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历来享有“油中之王”之美称,誉为“东方橄榄油”“油黄金”。赣花茶油其颜色浅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薄酥饼

薄酥饼为江西吉安名特产之一,至今有百年生产历史。薄酥饼采用精面粉、食用油、白糖、芝麻、五香粉西亚火葱、细盐等为原料,不加任何使用添加剂,经过揉面、包酥、包馅、揉平烧烤等32道工序精制而成。该饼具有薄、酥、香、甜、脆五大特色,曾有贡品之誉,为吉安特色纯手工饼之首。

峡江黄酒

峡江黄酒是县酿酒厂1984年开发的新产品,当年获江西省食品展销会优等奖。峡江黄酒以清澈地下水及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黄酒发酵酿造工艺,经浸米蒸煮、入缸发酵、榨酒灌装、高温杀菌、封口等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黄酒酒度在15度以下,入口醇和,含有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

风景名胜

综述

峡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得。东境有玉笥山风景名胜区;中部有赣江玉峡景区;西部有万宝水库景区,构成全境“山、江、湖”的旅游特色。

重要景点

玉笥山风景名胜区

玉笥山原名群玉山,位于水边镇西,距县治所在地2.5千米,面积约108平方千米。1993年列江西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列江西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云腾驭祠和先觉楼、仙人石、龟石、温涧石、紫霄石、仙人石、怀玉阁等景观。

玉笥山属石灰岩岩溶地貌,以峰奇、石怪、泉清而闻名。峰峦连绵不绝,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峰,皆如削玉染黛,凌云摩霄,百壑千崖,浮青拂绿。被中国道教列为“第十七大秀法乐洞天”和“第八郁木福地”。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尽兴游览,吟诗作赋。自唐至清,有关玉笥山的诗赋达三百余篇,黄庭坚朱熹解缙王守仁罗洪先等人都曾在此留下优美诗篇。

赣江玉峡景区

赣江玉峡景区位于千里赣江最狭处的巴邱镇境内。镇南上有玉峡、马鞍,下有刀剑、金刚四山对峙,江面狭窄,流水湍急,下为成子洲所阻,江水回澜,形成长达六七里的深潭,景色秀丽,犹如长江三峡风光。景点有成子洲、位于玉峡西岸的明代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墓、古建筑观澜阁和革命旧址。

金梅花景区

金梅花景区主要由金坪民族风情小镇、峡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梅花坪林果基地三大板块组成,总面积约36000亩。其核心区块金坪民族风情小镇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美食街区、民俗博物馆、民族村寨、儿童乐园、民族餐厅、艾灸小镇、精品民宿、民族文化礼堂、民族主题公园、蝴蝶泉星空野奢营地等项目,2017年获评省级特色小镇。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2016年1月15日,入选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命名名单,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2017年1月5日,入选“2016中国十佳宜居县”排行榜,排名第七。

2017年7月14日,入选2014-2016周期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命名名单,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2019年,入选江西省第四批省级生态县。

2021年12月22日,被表彰为“第七届江西省全国文明城市”。

参考资料

峡江概况.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5

峡江县生态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16

峡江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16

峡江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峡江县人民政府.2024-10-17

峡江县金坪民族乡人民政府简介.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6

峡江县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6

我县迎来首趟旅游专列.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6

县情概览.峡江县人民政府.2025-04-27

峡江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5

峡江县优势产业.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2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峡江县:以生物医药首位产业为媒 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2

[林业局]峡江县林长制改革促全域旅游发展.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6

​国庆假期 我县迎来出游热.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我县新增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3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峡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9-26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09-16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红色课堂|峡江县红色革命故事(六十).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7

历史沿革.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17

峡江县河湖概况.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峡江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峡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14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团队到峡江县补充调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0

村民捡到五只猴面鹰 野保部门及时放生.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0

湿地保护.峡江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2023-09-20

峡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峡江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10

领导之窗.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1

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召开.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1

领导之窗.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1

我县举行2023年第二十五期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1

金坪民族乡乡情简介.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峡江.福音时报.2023-09-21

峡江县文广新旅局开展景区寺庙宗教用品联合检查行动.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1

[民宗局]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明霞一行赴玉笥道观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1

峡江玉笥山的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江西吉安教会史(三十九)——峡江县五七教堂.福音时报.2023-09-21

峡江:十年新跨越 谱写新篇章.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2

我县林下经济年总产值达6.4亿元.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2

峡江县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2

峡江县做特做优乡村旅游产业.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3

峡江县林下经济年总产值达6.4亿元.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关于峡江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关于峡江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峡江县和美药业有限公司.峡江金梧桐人才服务平台.2023-09-24

峡江“链式”推进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4

吉安市公共文化设施目录(三馆一站).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4

吉安市公共文化设施目录(博物馆).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4

[文广新旅局]峡江县图书馆开展馆藏古籍“摸家底”工作.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4

文广新旅局不断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4

峡江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4

峡江县人民医院.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江西同创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峡江县人民医院的峡江县公共卫生应急提升工程(监控设备设施安装采购)赣同创政采字[2023]5号项目电子化公开招标结果公示.吉安政府采购网.2023-10-23

峡江县中医院.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峡江县养老服务机构名单.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峡江县乡镇养老服务机构改造提升项目(一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吉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网.2023-10-12

峡江县概况.峡江县招商引资网.2023-09-25

【有效】峡江县“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5

【新闻发布会解读】我县举行解读《峡江县“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5

【文物专栏第1期】峡江会议旧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文物专栏第2期】梅元支部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文物专栏第6期】摩崖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文物专栏第7期】峡江五眼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峡江米粉制作工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峡江打蚌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青池蒿菜.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12

赣花山茶油.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峡江玉笥山.吉安市人民政府.2023-09-26

廖子清.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2016中国十佳宜居县榜单出炉 峡江成功入选 排名全国第七.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9-26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4-2016周期国家卫生县城(乡镇)的决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5-02-06

我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

我县喜获“第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称号.峡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