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姓
向姓,中国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在第337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调查统计,向姓人口数量排在中国姓氏第124位,多分布于湘、渝、川地区。截至2014年,向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总人口大约有140万人。
向姓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源出祁姓,帝尧之后向垚建向国(附庸之国),后世以国名为氏。二是源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之子公子肸,字向父,其孙宋国左师向戌之族为向氏,以字为氏,此支向姓是当今向姓的主要组成部分,后人尊“向父”为得姓始祖。三是出自姜姓,炎帝之裔,商时侯国,初封同州,后东迁殷太师向挚封地,周灭商后,迁向国于今尉氏西南,东周初为郑国所并。另一姜姓向国为西周初所封之附庸国,故地在今莒县南向城,春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南迁沛城向县,以居地为姓。
一般认为,向姓发源于今河南商丘一带。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至湖南省,西入陕西。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得尤为昌盛,并形成了河南省、河内、山阳郡、山西省等郡望。如今向姓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为多。
向姓代表人物有三国中领军向宠,魏晋哲学家、文学家向秀,明朝知府向侃,无产阶级革命家向警予等。
向字
[向、向,读音作xiàng(ㄒㄧㄤˋ)]
姓氏渊源
渊源一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西周时期有个向国,为小诸侯国,是西周初期姬发大封诸侯时,在追封先帝后裔时,封炎帝的一个裔孙在向地,班固定为沛郡(今安徽怀远区域),建有向国,国君称向伯。
在史籍《潜夫论·志氏姓》中更明确地记载:“炎帝苗胄,四岳伯夷,为尧典礼,折民惟刑,以封申、吕。裔生尚,为文王师,克殷而封之齐,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申城在南阳宛北序山之下,故诗云:‘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宛西三十里有吕城。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高氏、襄氏、、士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干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县,皆姜姓也。”
在姬宜臼五十年(公元前721年),西周的向国被强大的邻国莒国所吞并,亡国时间在史籍《春秋·隐公二年》中有记载:“莒人入向。向,小国也,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向国与莒县没有任何关系。
向国灭亡之后,向伯的王族后代子孙以及国民遂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向氏,世代相传。
渊源二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子御说有五个儿子,他的第四个子名叫子肸,字“向父”,其后世代为宋国卿士。
到了子肸的孙子子戎时期(一说曾孙),出任宋国左师,并主掌国政。
公元前546年,向戎师华元故智,约合晋卿赵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此次弭兵大会共邀二十余诸侯国参加,使晋、楚藉以平分霸权。这次盟会以后,中原各诸侯国在十余年间未再发生较大战争,各国得以安宁生息积蓄力量。这在春秋乱世中是非常少见的,子戌也因此名扬列国。
子戌就是以祖父“向父”之字为姓氏的第一人,因此又称向戎、向子戌,其后裔子孙沿续相传,皆称向父氏、向氏,后向父氏亦省文简改为单姓向氏,史称“向父”氏的正宗祖宗。
“向父”氏族人大多尊奉向父为得姓始祖。
渊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上卿羊舌肸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羊舌肸,亦称叔肸、杨,字叔向,具体生卒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后再予刊载。他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贵族,晋绥军名将羊舌斗克之后,是春秋历史上著名的先贤之一。
羊舌肸主要活动在晋悼公姬周、晋平公姬彪、姬夷姬夷三代晋侯执政时期(公元前572~前526年),他的封地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东南七公里处),故又称杨肹。
羊舌氏家族是晋国的公族,羊舌肸之父羊舌职即为大夫。到羊舌肸这一代,羊舌氏家族极盛,有兄弟四人,即羊舌赤(铜伯华)、羊舌肸(羊舌肸)、羊舌鲋(叔鱼)、羊舌虎(叔虎),皆为晋国大夫,史称“羊舌四族”,声名四播,连当时的晋国世敌楚国人,都称其为“强家”。
在羊舌肸的其他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叔向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向氏、言偃(舒氏),世代相传。
渊源四
源于西南夷,西南夷是黄帝后代,出自汉朝时期巴郡“南郡蛮”,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古巴郡(今川东、鄂西地区)的“南郡蛮五姓”中,有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五个大的氏族群体,其中的巴氏之子务相为五姓之首,被大家共尊为君,曾聚居在武落钟离山(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带)。
在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年),在廪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人改为汉姓向氏。一直到清代时期的湖广施南地区,该向氏家族世为巴地土司,其姓氏世代相传。
渊源五
源于土家族,出自五代十国时期赣西地区原汉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土家族向氏,源出汉族。
在唐朝时期,今江西吉安地区先后由彭氏、覃姓、冉姓、田氏、向氏等汉族人组成较大的准军事力量占据。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湖南省和今鄂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被楚王马殷父子割据,马殷委任彭瑊为永顺县刺史,辖永顺、龙山、保靖县等县地。此后,那些本以征战为目的西迁的五大姓汉族人就驻留于该地区。此后,因朝代更迭、战乱等原因,这五大姓汉族人逐渐与当地著民通婚,逐渐被现代人视为“土家族”。
该支向氏,就是这样的土家族人,世代相传。
渊源六
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渊源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侗族、彝族、苗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向氏族人分布。
得姓始祖
一、向垚夏朝时在陕西省建向国,以国名为氏。为向氏已知的得姓始祖。
二、西周姬发大封诸侯时,在追封先帝后裔时,封炎帝的一个裔孙在向地,班固定为沛郡(今安徽怀远区域),建有向国,国君称向伯。为向氏始祖。
三、子肸“向父”,宋桓公之子,名。其孙(一说曾孙)名子戌,任宋国左师,执掌国政。公元前五四六年,他师华元故智,约合晋卿赵孟、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此次弭兵大会共邀二十余国参加,使晋、楚藉以平分霸权。此会以后,中原各诸侯国未再发生较大战争,得以安宁十多年,这在春秋史上是少见的。子戌也因此名扬列国。他以祖父向父的首字为姓,其后子孙沿续相传,称“向父”氏。尊“向父”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无疑,但是否由子戌改向而来尚须斟酌。无论如何,向姓发祥于今商丘市一带毋庸置疑。宋元公时,华亥与向宁叛乱,后二人双双败逃楚国。
战国时,秦国有向寿。可见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及潇湘,西入渭河平原。此期至两汉,向姓除继续繁衍于商丘一带外,有一部西迁洛阳市,一部迁于今山东金乡一带,并有一部北渡黄河进入山西省,此际见于史册之向姓有东汉时期的向栩、向子平,二人均为河内朝歌(今河南商丘)人,可见在东汉以前,商丘依旧为向姓繁衍之大本营。
此期至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的尤为昌盛,并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阳郡郡望、河东郡望。三国时,襄阳宜城(今属湖北)人向宠、向充兄弟,向郎、向条父子入蜀。南北朝至隋,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向姓有避居江东,也有湖北之向姓南迁湖南省。但上述三大郡望依旧较为兴盛。
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两度请回鹘出兵助战,则洛阳市、西安市两次遭受回鹘将士的灭顶之灾,向姓河南郡望名存实亡。接着又有黄巢起义接踵而来,向姓为避乱或其他原因始大举南下,四川省、湖北、湖南、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均成为向姓避难所。
北宋时,开封人向敏中入朝为相,又有其从孙向经之女向皇后嫁于赵顼,使得这支开封向姓人家飞黄腾达起来,名载史册者有十五人。宋靖康之变后,向敏中玄孙向子諲因仕宦之故迁居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省)。明初,山西省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省、北京等地。
明清之际,向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沿海之向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如今,向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为多,约占全国向氏人口的35%左右。
各支始祖
向福四:讳廷龙,字乐云,号泰华,公乃宋靖康时守淮宁,殉节和卿公七世孙也,世居河南省登元至正壬辰进士历官秘书丞拜殿中侍御史后钦授江苏巡抚政简刑清军民戴德因目挈元运将衰谢职归隐偶游润州由金焦历图见共地山辉泽媚俗美风淳爱置田于当沙引家众而居焉。公生于元至顺庚午年三月初九日丑时,享寿七十八,殁于永乐丁亥年八月十一日,配无人王氏,生于元统癸酉年九月十八日亥时,寿七十六,殁于永乐茂子年十一月十一日,合葬宅西新,生四子:禄三;禄四,禄五;禄八。是为江苏省向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洛阳市(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南洛河、伊河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知府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一是指今整个山西省。二是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晋朝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三是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四是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省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尧都区(今临汾市),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山阳郡:历史上的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西汉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刘彻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晋朝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淮安市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的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又移治到今江苏省淮安市。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又名“河内堂”向氏第六代子颀任宋国大夫,迁徙河内,河内成向氏始发地。北宋《向氏族谱原序》由宋昭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参知政事李清臣撰,其中有“河内向氏”,敏中公任“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湖北省黄梅县容公向氏怀恋先祖,遂命名郡望地为家族堂号为“河内堂”。不忘原流始居之地。有楹联曰:
“宋国启姓,河内流芳。”“河南堂”类同。)
河东堂:以望立堂。
山阳堂:以望立堂。
中和堂:东汉向子平,隐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道德经》和《周易风水》。自己穷得吃不饱,穿不暖,别人送给他的东西,他留够自己用的,别的仍退还给人家。他常常说:“富不如贫,贵不如贱”。在儿娶女嫁之后,他出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淑均堂:蜀汉将军向宠,为中都督。诸葛亮对后主夸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大耐堂:典自宋向敏中。向敏中,宋开封人,字常之。太平兴国进士。知广州市,召为工部郎中。以廉直超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赵恒朝拜右仆射。门阑寂然,宴饮不备。帝闻之叹曰:"敏中大耐官职。"以衰疾辞不许,卒谥文简。居大任30年,人以重德目之。尊向敏中为祖的向姓后人以一代贤相为荣,遂名其堂为"大耐堂"或"耐职堂"。
家谱文献
慈溪市向氏家乘十卷,(明)向洪上修,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图书馆。
江苏镇江向氏族谱六卷,(清)向士刚、向朝荣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来凤县老寨向氏宗谱一卷,(清)向堂兼撰,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来凤县县志办公室。
湖北广济向氏宗谱三卷,(民国)向惠桥总裁,向晓初等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广济县档案馆。
湖南麻阳水向民族谱二十一卷,(清)向世求、向维进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浦县档案馆。湖南中湘向氏五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向重谊、向泰来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恺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平江县向氏五修族谱十二卷,(民国)向泰定、向兴楹等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南图书馆(有二部)。湖北广济向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泰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穴市档案馆。浙江宁波镇海向氏家谱,(民国)向道衍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让爵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常德向杨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上下卷,杨世禄主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四知堂、怀德堂木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馆档案馆。向氏通谱七卷,(民国)向杰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
四川向氏总谱八卷,首一卷,(民国)向云隐倡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二卷。现被收藏在宣汉县档案馆。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向氏宗谱八卷,(民国)向宗鼎主修,复印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长阳县档案馆。
向氏族谱五修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五十九册,今缺第二卷、第十三卷缺十页。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向氏族谱茂公系世三十八卷,计有二十四册,昆公系世二十九卷计二十二册,民国年间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向氏宗祠神五修主谱上、下两卷,著者待考,1962年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其他地方亦存大量本地化族谱。笔者泸州市人。家藏族谱两部。为清末修订版本。民国初年再次补充修订,详细记载了泸州向氏历史渊源。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本地族谱详细记载了元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向氏的详细信息。
宗祠用联
四言通用联
宗开上古;
秀河南省。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向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徐子平了愿;
伯奋扬威。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朝歌人向子平,字子平,隐居不仕,生活贫困,有人送给他东西,他留下必需品,多余的退回去。精通《老子》、《周易风水》。曾读到《易经》中的损益卦,喟然叹道:“我已知道富裕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但不知道死怎么如生啊!”建武年间,待子女婚嫁后,遍游五岳名山。下联典指南宋乐平人向伯奋,字元伯,高宗时官建州知州,孝宗时官户部侍郎。广西叛乱,他出任静江知州,因素有威名,叛军如约出降。
弭兵息祸;
任将称能。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宋国执政向戌,宋桓公的曾孙,官左师,有贤名。宋平公时,晋、楚两大国因国内矛盾尖锐,都想暂停争霸战争而讲和。向戌奔走拉扰晋国大夫赵武、楚国令尹子木,并约合十余国在宋国召开“弭兵(息兵)大会”,使晋、楚两大国暂时妥协,平分霸权。下联典指三国时蜀汉宜城人向宠,初为牙将,后主时历中部督、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称他“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银台望重;
玉殿高登。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向敏中,性端厚,谙晓民政,善于采拔,居大任十三年,人以重德目之。
六言通用联
海明雄踞安定;
君玉功播涪州。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向海明,原为扶风县(今陕西省凤翔)沙门,自称“弥勒”出世。大业九年(613年)卒众起义,追随者数万人。后转战于扶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之间,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下联典指南宋名将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今江苏省常州)人。绍定进士。曾知安庆府、峡州等,进直龙图阁,秘阁修撰、枢密副都丞旨。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汗孛儿只斤·蒙哥率军攻涪州(今四川省涪陵),他奉命冬天援迁南安抚副使,升湖南省制置副使。官至兵部侍郎兼转运使。
椒房配名臣胄;
竹林逸士班。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向敏中孙女为神宗皇后。下联典指晋·向秀为“竹林七贤”之一。
七言通用联
七州历仕称德政;
九世同居号义门。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歙县知县向综,字君章,开封人。历随、鼎、漳、汾、密、棣、沂七州。性宽裕,善治剧,于奸恶不少恕。官至中散大夫。下联典指元代名人向逊,枝城市人。至宋末及元,九世同居,人无间言,称为义门。
云笺自题二万轴;
风骚以及四千言。
烈士荣存长江报;
诗人喜诵寓廉集。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和杰出的领袖向警予(1895-1928),牺牲前主编有《长江报》等刊物。下联典指明代进士,廉州知府向锦,慈溪人,有《寓廉集》(诗)。
八言通用联
行阵肃清,见称蜀帝;
城池破陷,不屈金人。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名将向宠,襄阳宣城人。刘备时为牙门将。后封都亭侯,迁中领军。诸葛亮《出师表》中说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下联典指宋代知府向子韶,开封人。字和卿。清约如寒士,元符举进士。建炎初淮宁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诸弟守城。城陷,不屈死。谥忠毅。
法立教成,事历之语;
玄风奇趣,竹野之贤。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朝山阳郡人向雄,字茂伯,初为郡主簿,曾无辜入狱,司隶钟会把他救出来,任为都官从事。后钟会因罪被杀,无人殡殓,向雄为他安葬。文帝责备他目无王法,他说:“您把他杀了,王法已备;我出于义气为他收葬,在礼教上也无缺失。法在上面立着,教在下面弘扬,你何必使我违背生死大义活在当世呢?”太康初年,官河南郡,封关内侯。下联典指魏晋之际哲学家、文学家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为《庄子》作注,人称“发明奇趣,振起玄风”。在自然观上,提出万物“自在”、“自化”,各任其性,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合儒道为一。擅长诗赋。
姓氏名望
先秦两汉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屈原故里、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郡,又徒房陵。后主践,为步兵校尉,赵代王嘉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子条嗣,景耀中为御史中丞。
向宠(?-240),向朗的侄子。刘备时,任牙门将(保护牙城的武官)。在归之战中,他的营寨尤其完好。后主建兴元年,封张翼,任中部都,典宿卫兵。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赞扬向宠“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升为中领军。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征汉嘉(今四川雅安北)蛮夷时,遇害。
魏晋南北朝
向秀(?-275),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隐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他只好到洛阳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向秀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没注完就过世了,郭象则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著有《思旧赋》、《难养生论》。
隋唐五代
向海明(?-613):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原为扶风(今陕西凤翔)僧人,自称"弥勒"出世。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追随者数万。后转战于扶风、安定(今泾川县北)之间,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
宋元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敏中(948-1019),宋代诗人,官至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著有文集十五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向士壁(?-1261):南宋名将,字君玉,常州(今江苏常州)人,绍定进士,官至大理卿直龙图阁。元兵南下,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壁率兵赴援。士壁数立战功,升任湖南省安抚使兼知潭州。元兵围城,士壁聚力固守,力战退之。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后因奸相贾似道妒忌其功,被诬告杀害。
明清
向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他和兄弟五人到老也住在一起,十分友爱。
向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县)人,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白莲教、李发起义有功,调升广西提督。太平军起,因据守桂林市、长沙市得力,擢为钦差大臣,后建江南大营,威胁天京。大营被击溃后,自缢而死(一说病死)。
向日红,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生,殿中侍御史,民间流传为“铁笔御史”。后转任云南省道监察御史,从二品。
向海岚潜,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中将军衔,武昌起义发动者之一,曾获孙中山授予“文武勋章”。曾任鄂省卫戌司令,历任鄂将军援湘司令。
近代以来
向凌云,男,博士、教授,1977年4月出生于贵阳市。荣获世界卓越华人金像奖、旅美经济学家、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大使、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人大代表、向警予同志的侄孙。
向秀丽(1933-1959):女,广东清远人,中共党员,汉族。向秀丽同志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家庭,十二岁进火柴厂当童工。建国后先后在广州市和平制药厂、何济公制药厂当包装工人。1958年12月13日,所在地车间因酒精瓶破裂,酒精蔓延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属钠,她侧身卧地,截住燃烧着的酒精,避免了一场严重爆炸事故。自己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次年1月15日去世,年仅25岁。2009年被授予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向仲华(公元1911~1981年),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溆浦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向守志(公元1917~2017),原名向守芝,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1917年出生于四川宣汉,祖籍湖北麻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共第十一届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向孝书(公元1925~2004年),荣成市和镇南卧龙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向春雷(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92年晋升。
向凤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第七十一军军长。
向传义(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二十四军副军长。
向榕铮(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国防部”法制司司长。
向建白(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五十一军参谋长。
向哲浚,《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1987年,向哲浚在上海逝世,终年95岁。
向斌南,中国著名建筑学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委员会委员。
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贤,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有迹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国共产党惟一的女创始人,并被誉为“大革命时代的模范妇女领袖”。2009年,追封向警予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向仲华(1911-1981)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向守志(1917.11-2017.09),四川宣汉县塔河乡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向华强:1948年12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市,制片人、演员,监制。
向佐:原名向展平,1984年7月20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省陆丰市,中国香港男演员、模特。
向恪行:艺名向彬、笔名向党生,湖南溆浦人。墨趣斋、恪行草堂堂主。自幼酷爱书画。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向斯:(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图书馆副馆长,当代著名宫廷历史专家、作家。有故宫"活字典"之称,与贾英华、那根正并称为"晚清三剑客"。
向隽(世康):湖北利川市人,祖籍重庆石柱县,深圳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委员、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会长、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科协主席,深圳市罗湖区科协副主席、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深圳迪蒙科技集团董事长。
向语洁,女演员、主持人,出生于1969年5月30日,中国台湾人。
向海岚:(AnneHeung,1974年10月2日-),籍贯上海市,前电视广播女艺员,人称向海、阿Anne,1998年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冠军而入行,剧集代表作有《杨贵妃》和《无头东宫》,其中《无头东宫》的奸妃一角更令向海岚演技受到很多赞赏和认同。向海岚卸下港姐职务后,积极参与由历届港姐组成的慧妍雅集慈善团体,并担任2003年、2004年、2007年及2008年慧妍雅集会长。2008年5月1日正式息影,专心慧妍雅集事宜。
向晓过,女,傣族,1972年5月出生,大学专科学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心傣语播音员主持人、傣语电视剧配音演员。
向明春,南山石人现担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世界华侨华人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民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南山百乐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秦朝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外名人书法家、中国西部名流篆书家、长安八怪书画研究管副馆长、西安市青华宫书画院副院长中华福禄同修会书法顾问。
向甜,1985年3月2日出生于达州市宣汉县,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向俞星,2001年6月5日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