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8处世界遗产名录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8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50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
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和海龙屯遗址为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获得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2016年7月15-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49项世界遗产。中国申遗项目——湖北神农架林区通过了终审,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0个世界遗产项目。
背景信息
《世界遗产名录》是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16年7月中国有世界遗产50处。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遗产名录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泰山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岱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 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标志性建筑。
岱庙城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重,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赵恒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普佑寺,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灵岩寺,位于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地处泰山西北,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始建于晋朝,于北元诩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朝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灵岩寺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李治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俗称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 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周口店镇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重武器。长城东西 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原地区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古罗马露天竞技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 距西安市36公里, 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顶部略平, 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 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 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省) 2004.7 文化遗产
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 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翊坤宫。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8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自古以来,历游名山者多以为黄山之美不亚于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有人评黄山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并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历代游客盛赞“天下名景集黄山”,谓泰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岳的烟云,庐山的飞瀑,雁荡的怪石,峨嵋的清凉,黄山兼而有之。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美不胜收。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 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属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倘佯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位于东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 29°24'25"之间,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85%。生长有野生动物400多种、木本植物850多种,有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黄腹角雉3种,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属、猕猴、鳞甲目等2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等5种,二级保护植物白豆杉、杜仲、厚朴等16种。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中、维管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已开发的黄龙洞初探长度达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04年被列为国家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授予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距离成都市54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9 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林中夹生的矮箭竹和各种奇花异草,使举世闻名的大熊猫、金丝猴属、白唇鹿等珍稀动物乐于栖息在此。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沟中地僻人稀,景物特异,富于原始自然风貌,有“童话世界”之誉。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这六绝而驰名中外。
“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县景色真实的诠释。泉、瀑、河、滩108个海子,构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能见度高达20米。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 文化遗产
武当山,道教圣地,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武当山景区东接历史名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城区,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12、山东曲阜三孔(孔子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原地区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 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庙的主体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第四进以后庭院,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庑,分别长166米。孔子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府在山东省曲阜孔庙的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府邸。它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公府”。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林位于曲阜市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从端木赐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 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如今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孔子、孔鲤、孔及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垢、孔闻韶、孔尚任墓等。这里的墓碑除去一批著名的汉代石碑被移入孔子庙之外,尚存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历代大书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孔林中神道长达1000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孔子墓前东侧有三亭,是赵恒、康熙帝和爱新觉罗·弘历来此祭孔时停留之处,叫作“驻亭”。墓南二百米处的亭殿后,有端木赐亲手栽植的楷树遗迹和“子贡庐墓处”。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气派较大、墓饰规格也高的,要数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这位于氏夫人原来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当时满汉不通婚,皇帝便将女儿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子女名义下嫁给衍圣公,故称于氏坊。孔林里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书而名盛一时。他的墓穴位于内圈外侧的东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广东省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为康熙帝导游孔子庙和孔林,由于他学识渊博,讲解生动而深得皇帝的赏识。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 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14、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藏文: 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石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雀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15、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千米,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峨眉山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峨眉山一大特色。峨眉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1982年,峨眉山以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年,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代表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
峨眉山铁路车站属于成绵乐城际铁路南段的终点站,直达峨眉山景区。到乐山高铁站仅15分钟,实现峨眉山乐山大佛无缝对接。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 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朝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艺术)。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乌龙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庐山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区、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或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庐山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公元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对中原地区江苏省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 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市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是中原地区汉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山西平遥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阆中古城、云南丽江、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县,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再获殊荣,平遥古城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海拔2,400米(旅游要防内源氧缺乏症),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玉龙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历史上丽江古城却有城墙。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城)。
古镇位于县境的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
丽江古城的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民族与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结合了汉族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传统,并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天坛位于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约为故宫的4倍。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朱棣建造。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 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高超。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而故宫面积仅仅72万平方米,约为故宫的四倍。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祭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 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爱新觉罗·弘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颐和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距重庆主城都市区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梵文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 像为著。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四大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西递村和宏村这两个安徽古村落奇迹般地保留了这种已近消失或者已经发生改变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西递和宏村的街道结构、建筑和装饰、房屋布局以及人工水系都完好地保存着原始状态。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原地区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
宏村位于县城西北角,距屯溪区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 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西递村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2010年已开发的 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 、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遵化市)、清西陵(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关外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清皇家陵寝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期,现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辽宁省的皇家陵寝建筑群,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已列入世遗名录的明陵寝有明孝陵(江苏南京),明十三陵(北京明长陵、明献陵、明景陵、明裕陵、明茂陵、明泰陵、明康陵、明永陵、明昭陵、明定陵、明庆陵、明德陵、明思陵)、明显陵(钟祥市)、景泰陵(北京)。
清陵寝有关外三陵(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清永陵,沈阳市的清福陵、清昭陵陵),清东陵(遵化市清孝陵、清景陵、清裕陵、清定陵、清惠陵、昭西陵、定东陵),清西陵(保定市清泰陵、清昌陵、清慕陵、清崇陵),未列入世遗名单的东京陵(辽阳市),明祖陵(江苏盱眙和,明皇陵(凤阳县)。
龙门石窟是中原地区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另外两大石窟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大同市云冈石窟)。
开凿于拓跋宏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十国、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市(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河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朝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青城山
青城山,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原地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青城山名胜古迹很多,古建筑各具特色,古今名人诗画词赋处处可见,有优美的风光和神奇的传说。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圆明宫道家辟谷养生研修院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都江堰市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四大石窟群之一,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原地区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 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景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4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切割,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观。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 产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国内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其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古迹,是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
高句丽(gāo gōu lí)(gāo gōu 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也简称高丽(非后来王建建立的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周秦时期,高句丽的先人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公元前37年,扶余国人高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高句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遗址、王陵和贵族墓葬及墓室壁画,是已被历史长河湮没的高句丽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的经典。
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政权始于公元前三十七年,止于公元六百六十八年,曾是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高句丽政权发轫于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公元三年迁都至国内城 ( 今吉林集安) ,四百二十七年再迁都至平壤。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累计共四百六十五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市、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对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进行维修,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轮廓逐渐清晰。
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 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区内的建筑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是「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雅安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它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WWF(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联合国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当地时间2006年7月12日上午10时许,正式审议通过了我国申报的“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世界自然遗产。从此,“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标志着该区域范围内的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鸡冠山—九龙沟和邛崃天台山4个风景名胜区同时被列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保护国际(CI)选定的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可以说是一个“活的博物馆”,这里有高等植物1万多种,还有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等独有的珍稀物种。此外,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学者很早就开始对邛崃山系的生物进行研究,并到实地搜集有关信息,这里一直是全世界都很知名的生物多样性地区。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殷墟是中原地区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宫殿宗庙
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在宫殿聂氏宗祠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防御沟,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起到类似宫城的作用。
宫殿宗庙区还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铜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将近7000枚海贝。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共出土甲骨约1.5万片。
王陵遗址
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高地,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1.3公顷。自1934年以来,在这里累计发现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2000余处,并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学术界公认的殷商王陵所在地。其中,东区祭祀坑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坑内有不少人、畜骨架,是殷王室祭祀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地,现辟为M260展厅。
另外,在王陵的东边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位于洹河北岸花园庄,城址大体呈方形,东西宽2.15公里,南北长2.2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基槽。洹北商城遗址的发现,延长了商朝的历史时间,延伸了殷墟的范围。
洹北商城遗址的年代早于传统意义上的殷墟晚商文化,略晚于郑州早商文化,很可能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得到了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武隆区、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其中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组成第一期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申报,于2007年6月27 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全票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于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是一种地貌特征。“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尖塔状、锥状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桥、天坑之类的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中国几乎各省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处于南方地区的喀斯特地貌覆盖了五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等省区,南方地区的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多样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展示了一个由多湿的热带至亚热带的喀斯特地貌。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采用系列申报策略的理由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一个连贯的地区,其重要性得到了科学界普遍公认,拥有许多对国内、地区以及国际均有重大意义的喀斯特区域。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太大,很难找到一个能完全代表其喀斯特的发育演化和地貌多样性的点,所以采用系列申报的方法是合理
35、开平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位于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教等风格多种。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原地区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市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在保护侨眷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过不小作用。在抗日战争后期,为阻止日寇开辟四邑直通两阳之捷径——由新会区、江门市出广州市,连结成一条由南路向广州撤退之交通线。
36.福建土楼2008.7.7 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又名福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南靖、华安县,龙岩市永定等地。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将未经烧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福建土楼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故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瑰宝。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遗产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观
40.“中国丹霞”2010.8.1 自然遗产
41.西湖2011.6.24文化景观
42.元上都遗址2012.6.29文化遗产
43.澄江化石地2012.7.1自然遗产
44.新疆天山2013.6.15自然遗产
45.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6.15文化景观
46.中国大运河2014.6.22文化遗产
47.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6.22文化遗产
49.“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6.07.15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0.湖北神农架林区,2016.7.17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原地区第50个世界遗产项目。
参考资料
法媒:法国监狱关押人数打破记录人满为患-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贵州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和谐并进.m.toutiao.com.2022-06-15
崇左:从边陲“末梢”走向开发开放前沿.m.toutiao.com.2022-06-15
法媒:法国监狱关押人数打破记录人满为患-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世界遗产大会来了,你了解它吗?.m.toutiao.com.2022-06-15
世界遗产及申报相关资料_办事指南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15
中国的世界遗产.www.gov.cn.2022-06-15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www.gov.cn.2022-06-15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www.gov.cn.2022-06-15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www.gov.cn.2022-06-15
重阳节不远游 就近登高望远去.m.toutiao.com.2022-06-15
民国时期,还有两座城市做过山东的省会.m.toutiao.com.2022-06-15
千年敦煌:文脉悠悠 山泉共生.m.toutiao.com.2022-06-15
280余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品回归故里:原大原色原样.m.toutiao.com.2022-06-15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m.toutiao.com.2022-06-15
这些长城小知识 你知道吗?.m.toutiao.com.2022-06-15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www.gov.cn.2022-06-15
一个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m.toutiao.com.2022-06-15
太空看世遗丨这座城市汇聚了七大世界文化遗产-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课本里的北京.m.toutiao.com.2022-06-15
一个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m.toutiao.com.2022-06-15
一个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m.toutiao.com.2022-06-15
《故宫六百年》:用文字,筑一座城.m.toutiao.com.2022-06-15
“双遗产”名山在中国——黄山.m.toutiao.com.2022-06-15
瞰中国·世界遗产|黄山.m.toutiao.com.2022-06-15
金色“巨龙”落瑶池.m.toutiao.com.2022-06-15
2021年松潘黄龙民俗文化活动暨旅游推介会开幕.m.toutiao.com.2022-06-15
金色“巨龙”落瑶池.m.toutiao.com.2022-06-15
【世遗】奇幻张家界武陵源_图片中国_中国网.www.china.com.cn.2022-06-15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www.gov.cn.2022-06-15
这样的湖南各市州文化地标 你见过吗.m.toutiao.com.2022-06-15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盘点中国48个世界遗产(图)-时政频道-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布达拉宫时段:最好的视觉“奢侈品”-新华地方联播-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散文丨走在拉萨街头.m.toutiao.com.2022-06-15
拉萨掠影:美丽而神秘的布达拉宫-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15
中国的世界遗产_文化事业_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22-06-15
四川乐山大佛70年来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m.toutiao.com.2022-06-15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www.gov.cn.2022-06-15
千峰回首望庐山.m.toutiao.com.2022-06-15
苏州举办古典园林列入世遗名录20周年研讨会.m.toutiao.com.2022-06-15
镜观中国|平遥古城今又见.m.toutiao.com.2022-06-15
2016世界旅游日:旅游正当时 有美景有优惠.m.toutiao.com.2022-06-15
镜观中国|平遥古城今又见.m.toutiao.com.2022-06-15
天坛的解释|天坛的意思|汉典“天坛”词语的解释.www.zdic.net.2022-06-15
中轴线上的明珠——天坛.m.toutiao.com.2022-06-15
北京老城里的那些历史园林.m.toutiao.com.2022-06-15
北京老城里的那些历史园林.m.toutiao.com.2022-06-15
北京老城里的那些历史园林.m.toutiao.com.2022-06-15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与建设.m.toutiao.com.2022-06-15
“颐和园”匾额到底是谁题写的-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这趟高铁专列双休日开行,终点站太美.m.toutiao.com.2022-06-15
这趟高铁专列双休日开行,终点站太美.m.toutiao.com.2022-06-15
川渝为何多石窟.m.toutiao.com.2022-06-23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盘点中国48个世界遗产(图)-时政频道-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盘点中国48个世界遗产(图)-时政频道-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www.gov.cn.2022-06-15
飞近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m.toutiao.com.2022-06-15
飞近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m.toutiao.com.2022-06-15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盘点中国48个世界遗产(图)-时政频道-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www.gov.cn.2022-06-15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盘点中国48个世界遗产(图)-时政频道-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大熊猫、都江堰实力圈粉外国友人.m.toutiao.com.2022-06-15
云冈石窟 迈出“行走”世界第一步.m.toutiao.com.2022-06-15
云冈石窟: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m.toutiao.com.2022-06-15
北方山水的集大成者 走进吉林感受独特的北国风光.m.toutiao.com.2022-06-15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www.gov.cn.2022-06-15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盘点中国48个世界遗产(图)-时政频道-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www.gov.cn.2022-06-15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www.gov.cn.2022-06-15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盘点中国48个世界遗产(图)-时政频道-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
大熊猫的“快乐老家”——四川雅安大熊猫栖息地见闻.m.toutiao.com.2022-06-15
世纪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的力量.m.toutiao.com.2022-06-15
“中国南方喀斯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www.gov.cn.2022-06-15
赤坎古镇:保旧建新重现历史辉煌 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平台.m.toutiao.com.2022-06-15
跟着世界遗产名录游中国.m.toutiao.com.2022-06-15
福建土楼:独一无二大型民居建筑艺术瑰宝.m.toutiao.com.2022-06-15
生土夯就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www.gov.cn.2022-06-15
生土夯就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www.gov.cn.2022-06-15
福建土楼:独一无二大型民居建筑艺术瑰宝.m.toutiao.com.2022-06-15
福建土楼:独一无二大型民居建筑艺术瑰宝.m.toutiao.com.2022-06-15
外媒:湖北神农架申遗成功为中国第50个世界遗产项目-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2-06-15